動脈是由心室發出的血管。動脈在行徑中不斷分支,愈分愈細,小動脈最後移行為毛細血管。動脈管壁較厚,平滑肌較發達,彈力纖維較多,管腔斷面呈圓形,具有舒縮性和一定的彈性,可隨心髒的收縮、血壓的高低而明顯的搏動。
健康的身體是我們每一個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基礎,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健康需要有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同時健康也來自我們每一天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家小編為您精選了一些保健養生知識、健康小竅門,助您更好、更科學地調理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如今,人們普遍關注“奪命沒商量”的癌症,卻不知,動脈硬化才是人類壽命的“第一終結者”。早在19世紀,法國名醫卡薩尼斯就斷言:“人與動脈同壽”。意思是,人的動脈在不斷硬化阻塞,最後當重要髒器(心腦)梗塞壞死之日,也就到了我們壽終正寢之時。 但長久以來,“動脈硬化不會一擊致命,不是絕症”的想法深入人心,以致病人越來越多。更可怕的是,年輕化趨勢明顯,甚至有些二三十歲的人陷入了動脈硬化的“困境”。 一旦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因素使動脈內皮受損,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就會聚集在局部,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隨著斑塊不斷長大,動脈逐漸變狹窄甚至被阻塞,就會引起相應髒器缺血而發生一系列疾病。 如果動脈硬化發生在大腦動脈,會出現記憶力減退、思維能力下降、頭暈等,進一步發展,可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發生在心髒的冠狀動脈,也就是冠心病,可致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發生在腎動脈,可影響腎髒功能,最終導致腎血管性高血壓、蛋白尿、尿毒症;同時,周圍血管也可能發生硬化,患者初期多表現為間歇性跛行,並伴有患側肢體怕冷、無力、麻木、刺痛感等,最後甚至因潰瘍、壞死而致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