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青少年和壯年居多。一般病程小於半年為急性期,半年至2年為遷延期,病程大於2年則屬慢性期。一般來說成人預後優於小兒,大多數成年患者可在數周或數月內恢復,5-20%的病例遺留永久性心髒損害,個別嚴重病例可發生死亡。
病毒性心肌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種並發症,發病原理為人體被感冒病毒感染時,通過血液循環,病毒從血液穿過毛細血管及血管周圍間質而進入心肌纖維,在心肌細胞內膜繁殖復制,引起心肌細胞溶解,壞死、水腫及單核細胞浸潤等炎症反應。 在臨床表現為感染初期有發熱、咽痛、咳嗽、嘔吐、腹瀉、肌肉酸痛等症狀,約1-3周後會出現心髒受損症狀,主要表現為心慌、胸悶、乏力等,有的還會出現喘氣、浮腫、暈厥、惡性心律失常和心髒擴大等,嚴重的心肌炎患者可能導致心肌病和猝死。 中醫相關病症:參見驚悸、怔忡。 自診要點 原發病毒感染症狀。發病前l-3周多有發熱、咽痛、咳嗽、嘔吐、腹瀉、疲勞或肌肉酸痛感。 心肌炎表現。常見心悸、胸悶、氣短、乏力、心前區痛,甚者氣急、紫绀、浮腫、或發生暈厥、抽搐等。 治療建議 如發現以上反應,應立即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確診,應由醫生決定是否住院和采取何種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注意事項 患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人,一但確診應及時臥床休息2-4嚴重心肌炎心界擴大者,應休息6-12個月,直到症狀消失、心界恢復正常。在目前對本病尚無特效療法的情況下,休息就十分重要,它可減輕組織損傷,有利於心髒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