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無症狀的心髒病發作的患者中,4/5的人心電圖不出現Q波。研究顯示,非Q波的無症狀性心髒病發作,死亡風險升高11倍,因心髒原因死亡的風險升高17倍。更糟糕的是,美國研究人員說,無症狀性心髒事件發作可能比預想的更常見、更致命。
“因為心髒病導致死亡的患者,一部分是因為無痛性心梗。”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老年心血管內科主任劉梅林教授說,有四類人輕易發生無痛性心梗,一是糖尿病患者,其疼痛感覺神經受損,痛感消失;二是老年患者,對痛覺不敏感,對疼痛反應遲鈍;三是慢性血管閉塞的患者,心肌對缺血有一定代償能力,發生血管閉塞時疼痛感覺可能不明顯;四是一些女性患者,雖有胸痛,但被誤認為是其他疾病,所以沒跟醫生講,這是一種假性“無症狀”。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醫學部主任董吁鋼呼吁,首先,心髒病高危人群要積極控制各種高危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的控制,運動鍛煉,戒煙,盡量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發作的可能。其次,沒有明顯疼痛症狀的心絞痛或心梗發作,輕易被忽略、誤診,進而產生嚴重後果,因此高危人群在控制危險因素的同時應該注重檢查是否有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盡早防治或避免無症狀性心髒病的發生。 第一,利用其他檢查手段盡早發現。劉梅林指出,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假如危險分層屬於“高危”者,即使心電圖正常,也要做進一步檢查,如24小時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髒運動負荷試驗、心髒CT等,在心髒病發作之前就發現潛在的心髒異常患者。 第二,通過疼痛之外的其他症狀識別。董吁鋼說,心絞痛或者心肌梗死發生時,即使沒有疼痛的感覺,但心肌缺血或壞死已經存在,有可能影響心髒泵血功能,使重要器官的血供減少引起一些症狀。所以,患者可以通過疼痛之外的非特異性症狀協助識別。劉梅林指出,假如心髒病患者忽然出現不明原因的疲乏無力、頭暈、活動時氣短、呼吸困難,以及惡心、嘔吐、上腹不適等消化道症狀時,應除外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甚至心梗的可能。董吁鋼強調,因為上述症狀都是非特異性的,患者先不要緊張,最好到醫院請專科醫生進行分析檢查,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