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科普知識 >> 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方法及診斷分析

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方法及診斷分析

   目前,頸動脈超聲檢查己在臨床廣泛應用,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於沒有規范檢查方法和熟悉有關診斷分析問題,以致造成一些誤差。為此,現就頸動脈超聲的檢測技術及診斷分析問題,提出個人的見解,以期引起國內超聲工作者的關注和探討。

    檢查方法和步驟     1。首先作橫向探測,將探頭置於頸根部向頭側移動,采用二維超聲顯示,其用途為:①測量血管內徑;②識別膨大部、頸內及頸外動脈所在位置;③觀察CCA、ICA、ECA管壁四周有無斑塊,確定斑塊所在部位。     2然後,取頸前側位作縱向探測,從頸根部沿頸總動脈血管長軸作縱向掃查越過膨大部分別顯示頸內及頸外動脈長軸。其用途為:①測量內膜中層厚度(IMT);②測量斑塊長度及厚度、觀察其表面及內部特性;③用於CDFI顯示血流方向、充盈情況及狹窄、阻塞部位;④進行脈沖多普勒檢測,觀察流速曲線及血流參數測定。     3必要時,加用頸後側位縱向探測:探頭置頸後側方胸鎖乳突肌後緣作縱向探測,其用途為:①分叉部位置過高,經前側位檢測不能顯示者;②經頸前側位縱向掃查頸內動脈顯示不佳者。     4右側頸動脈掃查,要注意追蹤檢測無名動脈分出右鎖骨下動脈及頸總動脈的頭臂干分叉部有無斑塊形成和狹窄。     5在二維圖象清晰顯示基礎上采用CDFI,觀察血流方向、性質(層流、湍流及渦流)有無充盈缺損、狹窄、血流中斷及倒流。     6CDFI顯示下確定取樣門放置位置,進行脈沖多普勒檢測,觀察血流流速曲線形態,測量血流參數。     在頸動脈檢測時,有些操作者僅采用縱向探測,不作橫向掃查,這樣,可遺漏位於管腔側壁的斑塊,在管徑測量時也會所測並非最大內徑,因此,應兩者相結合進行檢測,才能取得全面、可靠信息。     血管內徑及內膜中層厚度的測量 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方法及診斷分析     1內徑測量以血管橫斷面心髒收縮期的內徑為准,分別測量頸總動脈中部、頸內動脈距其窦部1cm處、頸外動脈距膨大部1cm處,測量從內膜內表面至對側內表面的垂直距離。     2內膜中層厚度(IMT)測量測量部位目前國內多數采用一點法,即定位於頸總動脈開始膨大處近心端10-15mm處的遠側壁,也有文獻報告應用多點法,即選取頸總動脈開始膨大處近心端10-15mm、膨大部及頸內動脈起始部上方1cm處的遠側壁。測量內膜內表面到中層與外膜交界面的垂直距離。正常值:頸總動脈、頸內動脈IMT<1.0mm,頸總動脈膨大部<1.2mm     斑塊測量及超聲特征描述     1測量方法橫向掃查觀察血管壁四周有無斑塊,確定斑塊所在位置(注意:僅用縱向掃查可遺漏位於側壁的斑塊)。然後,以血管長軸圖象測量斑塊上下徑(長度)及厚度,斑塊呈非對稱性者要用橫向探測,確定斑塊最大厚度值。     2斑塊超聲特征描述應提供斑塊部位、大小、形態結構、回聲強度、內部回聲分布信息。斑塊回聲臨度以強、高、等、低區分(血液為無回聲,胸鎖乳突肌為等回聲,血管壁外膜為高回聲)低於胸鎖乳突肌回聲為低回聲,與胸鎖乳突肌回聲相同為等回聲,高回聲與血管外膜回聲相同,高回聲伴聲影為強回聲,斑塊內有二種以上不同強度構成為混合回聲。此外,還應注意斑塊表面規則和不規則,回聲分布均勻與不均勻,有無斑塊內出血(斑塊內不規則無回聲區)及潰瘍形成。超聲報告斑塊以物理特性為主:如低回聲、高回聲、混合回聲等。     3斑塊穩定性的評估國內、外學者研究報告動脈硬化斑塊的穩定性與臨床症狀、顸後相關。通過斑塊特征與病理分析發現,以脂類成分為主的低回聲斑塊,斑塊內膜脆弱容易破裂出血,繼而血栓形成;這類斑塊不穩定,易發生一過性腦缺血症狀。以纖維素為主要組成的等回聲或高回聲,鈣化病變呈高回聲伴聲影者,這類斑塊,內膜纖維帽完整較厚,不易破裂稱穩定性斑塊。近年來,己有學者應用超聲造影觀察斑塊造影後增強特點判斷穩定性。提出經超聲造影後顯示斑塊由周邊向內部呈密度較高的點狀及短線狀增強為易損斑塊(不穩定斑塊),斑塊無增強或周邊及內部呈稀疏點狀增強為穩定斑塊。     
熱門文章
先天性繼發性心髒病

除個別小室間隔缺損在5歲前有自愈的機會,絕大多數需手術治療。臨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發育不良等為主要表現。1、心衰:

體檢是否心髒病要做哪些檢查

   體檢是否心髒病要做哪些檢查   (一)動態心電圖(Holter)又稱長程心電圖,可提供受檢者全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