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動脈硬化可直接侵害頸動脈,在頸內動脈起始部等部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而這些斑塊會不斷增大使頸動脈管腔變小、狹窄,到達一定程度後就會影響腦供血。
頸動脈狹窄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中、老年患者頸動脈狹窄最常見的病因。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煙等其他易導致心腦血管損害的危險因素。動脈粥樣硬化是由於脂質物質在血管壁上堆積,而血管壁內的巨噬細胞吞噬脂質物質形成脂質池,同時伴有脂質池表面纖維帽的形成,脂質核心與纖維帽構成動脈壁粥樣硬化斑塊的主要組成成分。斑塊逐漸增大使管腔逐漸狹窄,或是斑塊不穩定,發生破潰,斑塊內脂質成分裸露在血管腔內,導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均可導致腦缺血事件的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頸動脈狹窄常位於頸總動脈末端,頸內動脈起始段、頸內動脈虹吸部以及頸內動脈末段分為大腦前及大腦中動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