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罪魁禍首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發生堵塞後心髒的供血和供氧減少,無法支持心髒的正常工作。
無症狀心肌缺血又叫無痛性心肌缺血或隱匿性心肌缺血,患者發病時沒有胸悶、胸痛這些症狀,但它與有症狀心肌缺血一樣會對心髒造成嚴重的損傷。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不代表無大礙,這樣很可能耽誤了患者及時就醫,發現時往往病情已經很嚴重。
心肌缺血患者在疲勞和情緒激動時會出現胸骨後或胸前區悶痛、呼吸急促,嚴重時在鼻子以下肚臍以上區域都有可能出現疼痛,可牽涉左肩、頸部、下颌、牙齒、腹部等部位,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後能緩解。當出現這些症狀後,患者要盡快到正規醫院接受檢查。
目前對心肌缺血的治療一是藥物保守治療,二是手術治療。治療心肌缺血的藥物有阿司匹林、他汀、倍他洛克、硝酸酯這幾類,主要功效是擴張血管、改善供氧,抗血小板聚集形成斑塊。當血管堵塞嚴重,心髒運轉受到很大影響時,可能就要給心髒裝支架或行心髒搭橋手術,到了中末期心髒嚴重增大、心功能遭到極大損傷時就要考慮心髒移植手術了,但供心是很有限的,很多患者都無法等到心源。
無症狀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種特殊類型。它雖有心肌缺血的實質改變,但不表現出心肌缺血的臨床症狀,因而容易被漏診、誤診,導致無痛性心梗或心性猝死。所以,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應高度警惕,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定期檢查身體:定期測量血壓,檢查血脂、血糖,有條件者應定期做心電圖或24小時動態心電圖、運動試驗、超聲心動圖檢查。一旦發現異常,不論有無症狀,均應及早治療。
2.放松精神:突然的心理應激可造成心動過速,血壓過高,心律失常,直至室顫、猝死。因此,要愉快生活,保持心境平和,對任何事物要能泰然處之。
3.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中老年人以有氧代謝運動,如步行、慢跑、游泳、騎車、登樓、登山、球類、健身操等為好。運動要堅持有恆、有序、有度,過度運動可造成心血管意外或猝死。洪昭光教授首倡“三、五、七”是很安全的,“三”指每天步行約三公裡,時間在30分鐘以上;“五”指每周運動五次以上,規律性運動才能有效果;“七”指運動後心率加年齡約為170,運動量屬中等度。比如50歲的人,運動後心率達到120次/分,60歲的人運動後心率達到110次/分,這樣能保持有氧代謝。
4.合理膳食:進食過量高脂肪食物後,血脂濃度突然上升,使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脈狹窄的基礎上可發生血栓形成,引起心梗。因此,應不吃或少吃高脂肪食品,多吃含蛋白質較多的食品和新鮮蔬菜、水果、豆類。平時飲食宜清淡,限制含糖甜食攝入。忌暴飲暴食。
5.防止便秘:便秘是中老年人常見病,臨床上因便秘時用力屏氣,招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並不少見。
6.洗澡:不要在飽餐或饑餓的情況下洗澡,水溫最好與體溫相當。水溫太熱可使皮膚血管明顯擴張,大量血液流向體表,造成心腦缺血,誘發心梗。
7.氣候劇烈變化:寒冷特別是溫度驟降,可誘發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容易促發心梗。天氣炎熱,人的代謝水平較高,加之大量出汗,血液黏稠,也容易導致心梗發生。
8.戒煙戒酒:過量煙酒會導致血管痙攣,增加心梗突發的危險。酒對心血管有雙向作用,適量飲酒,每日不超過15毫升酒精量,特別是紅葡萄酒或紹興酒還是有益的,但決不能酗酒。
9.及時就醫:如果出現乏力、胸部不適,活動時心悸、氣急、煩躁,平時血壓正常或原有高血壓,但近期有時血壓突然下降者(又非藥物所致),應嚴格臥床,保持安靜,避免精神過度緊張。立刻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甘油噴霧吸入並及時就診,以免釀成悲劇。
10.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脂血症是導致無症狀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已確診的病人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選用有效的降壓、降脂、降糖藥物。
11.起居有常:動態心電圖監測發現,夜間突然起床時常伴有一過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與心髒意外密切相關。因此,有學者提出“三個半分鐘”,即夜間醒來靜臥半分鐘,再坐起半分鐘,再雙下肢下垂床沿半分鐘,然後下地活動。有研究表明人體24小時血壓呈雙峰一谷,中午午睡能使波谷更深更寬,有助於緩解心髒及血管壓力。有午睡30分鐘以上習慣者,冠心病死亡率降低30%。
在配合醫生積極治療的同時,家長的悉心護理也很重要,先天性心髒病患兒在家庭中的護理應注意如下幾方面: (1)盡量讓孩子保
概 述 北方人因為氣候的關系 ,比較容易得上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得了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不要怕,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