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血脂的5大不良飲食習慣
醫學研究證實,人過30歲,基礎代謝率平均每年以0.5%的速度下降,血中膽固醇的含量則逐年增加。因此,人到中年後,血脂往往偏高,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率也呈逐漸上升趨勢。在諸多因素中,一些不良飲食習慣對血脂增高亦有很大的影響。
多吃少餐
有關專家調查了1400位60-64歲的老人,發現每日吃兩頓飯者有1/3患心血管疾病,每日吃五頓飯者(總熱量與每日吃兩頓飯者相等)只有1/5患病。專家分析認為,空腹時間較長,造成體內脂肪積聚的可能性增大。
晚餐過遲
晚飯時間過遲,並且是進食難消化的食物,會加速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沉積,促使動脈硬化的發生。研究人員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晚間大鼠即將入睡時,喂以高脂肪飲食,這些大鼠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會急劇上升。如果在早上或中午同樣喂這些高脂肪飲食,則對大鼠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影響不大。
喜吃精糧
有些人不愛吃粗糧,只吃精米面。殊不知,在稻麥的麸皮裡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及纖維素。例如鉻、錳在全谷類、豆類、堅果類中含量最高。如果用缺乏這兩種元素的飼料去喂養大鼠及家兔,它們就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粗糧中的纖維素能增加膽固醇的排洩,使血膽固醇含量降低。食物太精細,纖維素太少,不但不利於膽固醇的排洩,而且會因為不容易產生飽腹感,造成過量進食而發生肥胖。因此,長期進食低纖維素飲食的人,血管硬化、高血壓的發病率會增高。
過食肥甘
過多地食用動物油、肥肉和一些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豬肉、豬肝、皮蛋、蟹黃、奶油等,可引起血脂升高,但並非要絕對禁食上述食物。近年來的研究證明,正常的膽固醇並不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而腐敗的膽固醇才是引起動脈硬化的元凶。因此,動物油不宜儲存過久,若已變質,顏色灰暗有霉斑或有腐敗味,則不要食用。另外,甜食中糖分較多,吃甜食過多會導致糖分攝入過量,而過剩的部分會轉化為脂肪。隨著血脂增高,冠狀動脈發生血栓的機會也就增多。還有研究發現,糖能使肝髒合成脂類的作用增強。正常人吃高糖飲食三周後,血中甘油三酯含量可增加1倍多。若給高血脂病人吃高糖飲食,甘油三酯可增加4~5倍。
偏食挑食
偏食挑食往往造成營養素攝入不全面。如果綠葉蔬菜吃得少,常會發生維生素C缺乏,而維生素C可以降低膽固醇,減輕或防止動脈硬化。如果豆制品吃得少,就不能增加膽固醇在糞便中的排洩。還有人不吃大蒜、洋蔥,嫌它們有特殊臭味,其實大蒜、洋蔥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如果冠脈狹窄程度嚴重,考慮及時支架介入或冠脈搭橋手術治療。冠脈搭橋術後有助於改善症狀,恢復正常血運,防
心肌炎病發的三大後遺症 1、心髒早搏:通常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急性期經過正規治療後,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