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由於病毒、細菌、其他病原體、自身免疫反應以及毒物反應等多種因素引起的心肌炎性改變,在各種導致心肌炎的因素中,以病毒所致的心肌炎(即病毒性心肌炎)發病率最高。
每逢進入感冒的多發季節,也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多發季節。感冒為何與病毒性心肌炎“勾搭上”?廣州市中醫醫院兒科主任醫師肖達民解釋,一般而言,感冒病毒多會感染呼吸道、腸道,但如果感冒後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沒有很好地休息,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病毒便會輕易地突破心髒的保護屏障,造成病毒性心肌炎。
除了流感病毒外,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都是“嗜心病毒”,特別是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容易通過血液進入心肌,引發病毒性心肌炎。據研究,約有5%的病毒感染者感染後可累及心髒,發生心肌炎。
心肌炎愛纏兒童青少年
臨床發現,半數以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前期都有感冒病史。病毒性心肌炎發病之初,常以“感冒”症狀為先驅,如發燒、全身酸痛、咽痛、咳嗽或吐瀉等。經1-3周後,才出現一系列心髒不適,如心慌、氣短、左側胸痛和頭暈等。由於症狀不典型,患者或患兒家長認為這只是感冒,一般都不予重視,直到胸悶、心慌等症狀嚴重時才就醫,常常因此耽誤治療。病毒性心肌炎以青少年和嬰幼兒最為多見。嬰幼兒往往不會表達,自己不會訴說胸悶、胸痛,家長在孩子感冒期間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變化。
此外,家長還可通過脈象判斷孩子是否心律失常(1-3歲寶寶的正常脈搏應為100-120次/分),脈搏過快或過慢都是不正常的,一定要及早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對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醫生除了看臨床表現外,還需借助心電圖、心酶等血生化檢查及心髒彩超等。
治療心肌炎,休息是關鍵
一般來說,輕度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只是出現心髒早搏、心悸,但不會影響心髒功能,只要好好休息,規范治療,大部分可以痊愈。不過,一旦病毒侵入心肌引發劇烈的炎症反應,就有可能發展成重症心肌炎,如果治療不及時,將會造成心髒增大、心力衰竭和嚴重心律失常等心肌病症,治愈難度大,嚴重的還可危及生命。
“對於病毒性心肌炎患兒來說,休息是相當重要的,劇烈運動和疲勞可使病情加重。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較輕者,一般應休息3個月。以後如無症狀,可逐步恢復學習,但仍需注意不要勞累;對於已出現心髒增大、心功能不全的患兒,則要休息6個月左右,以減輕心髒負擔。恢復期間,也應繼續限制活動,待病情穩定,再根據醫生指引逐步增加活動量。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老年人的心衰很容易被誤診和誤治。因此,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對此種情況應特別加以注意。那麼,老年人的心衰有哪些易混症狀呢?
飲食 飲食中含有的飽和脂肪酸越高,導致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就越高,越容易沉積在動脈內壁,因此越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