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效監測
清晨血壓做起
我國是一個高血壓大國,高血壓防治工作面臨很多困難。高血壓不僅發病率高,且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制訂更加有針對性的高血壓控制策略,已成為當務之急。中歐血壓學院中方院長孫寧玲教授介紹,高血壓疾病的一個特點是患者的24小時血壓是不斷變化的,一般早上6點~10點,血壓從相對較低的水平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升到較高水平,絕大多數人會達到一天內的最高水平。而恰巧清晨,也是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事件的高發時段。猝死、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等發病高峰均在覺醒前後4小時~6小時內。缺血性腦卒中在清晨時段的發生風險是其他時段的4倍,心血管死亡風險在早7點~9點間比其他的時段增加70%。
“遺憾的是,清晨血壓升高雖然是促發心腦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然而卻最易被人們所忽視。目前,即使在診室血壓得到控制的患者中,也有60%的患者清晨血壓並未得到控制。”孫寧玲說。
“清晨服藥前血壓是血壓管理的抓手。”孫寧玲強調,清晨時段的血壓異常升高與心腦血管事件密切相關。把清晨血壓作為一個切入點,對於提高高血壓整體管理水平至關重要。因此無論對於醫生還是患者來說,控制好清晨血壓對於平穩控制24小時血壓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管好清晨血壓首先要從有效監測清晨血壓做起。
選擇真正
長效降壓藥物是王道
王繼光指出,很多高血壓患者會在晨起服藥後再測量血壓,此時服用的降壓藥物已經開始起效,測出的血壓值並不能真實反映血壓的控制情況。如果患者服用的是短效降壓藥,藥效並不能持續24小時,在第二天清晨服藥前藥物濃度已經很低,藥效很弱,常不能很好控制血壓,因此清晨服藥之前測得的血壓值才能真實反映當前的降壓方案是否能控制好全天的血壓,是有效進行血壓管理進而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重點。
RobertoFerrari教授指出,從治療角度來說,選擇真正分子長效的降壓藥物是控制24小時血壓,尤其是清晨血壓的關鍵。使用半衰期24小時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藥能夠控制24小時的血壓藥物,可避免因治療方案選擇不當導致的醫源性清晨血壓控制不佳。
苯磺酸氨氯地平
半衰期長達35小時~50小時
王繼光介紹,國內外專家都認為選擇真正分子長效的降壓藥物是控制24小時血壓、尤其是清晨血壓的關鍵。因此,降壓藥物的作用持續時間和藥物的半衰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點。
一項針對389項試驗的荟萃分析顯示,與其他降壓藥物相比,鈣拮抗劑(CCB)可降低收縮壓變異性:變異比為0.81;與其他藥物相比,CCB減少收縮壓波動的作用最顯著。苯磺酸氨氯地平屬於第三代二氫吡啶類CCB。與第一代二氫吡啶類CCB硝苯地平相比,其在分子結構上有顯著改進,即氯離子取代了硝基,且在二氫吡啶環側鏈上有一個氨基。苯磺酸氨氯地平分子側鏈帶正電荷,可以與帶負電荷的細胞膜緩慢結合與解離,因此藥物半衰期長達35小時~50小時。
離體藥理試驗表明,清洗6小時後仍有50%以上苯磺酸氨氯地平與L-型鈣通道結合,所以能持久發揮阻滯血管平滑肌細胞鈣通道的作用。因此,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壓平穩持久,能有效控制全天血壓,尤其是清晨血壓。苯磺酸氨氯地平不僅可以每日1次服藥控制24小時血壓,發揮長效作用,而且直接作用於血管,擴張血管,這些特點都有利於降低血壓在一天中和較長時間內的變異或波動,從而更加平穩地控制24小時血壓及長期血壓。
在一項觀察降壓藥物對第2天清晨血壓影響的研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89%高血壓患者的清晨血壓。另一研究顯示,經8周~12周治療,與其他CCB相比,苯磺酸氨氯地平更顯著降低清晨血壓。VALUE動態血壓分支研究結果充分顯示,苯磺酸氨氯地平在服藥後第21小時~24小時降低收縮壓作用明顯優於缬沙坦組,差別達2.7mmHg,具有統計學差異。由此可以推論苯磺酸氨氯地平在VALUE研究中減少卒中以及心肌梗死等終點事件方面的優勢可能與其更平穩、更長效控制血壓密切有關。其他結果也顯示,在控制清晨血壓以及24小時血壓方面,苯磺酸氨氯地平效果優於對照組。
因此,苯磺酸氨氯地平在平穩控制24小時,尤其是清晨血壓方面具有突出優勢,是高血壓患者單藥治療或聯合治療的基礎選擇。
隨著年齡的增加,很多人都會出現動脈硬化,這些患者很大一部分都有飲酒的習慣,那麼動脈硬化的發生跟喝酒有關嗎
睡眠的姿勢會對心髒產生影響。我們經常采用的睡眠姿勢有仰面直腿,左側面、右側面屈腿,而最好的姿勢是右側面屈膝而臥,因為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