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先天性心髒病常分為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這些均可手術根治。動脈導管未閉可不用手術治療,輕的室間隔缺損也可自然閉合而不必手術。一些復雜的先天性心髒病可手術減輕病情。
手術的時間應視心髒病的嚴重程度而定。輕者可以待孩子長大些再手術,重者會因時間的推移而使病情加重,失去手術機會或增加手術的難度,因而應盡早手術。一般來說,在孩子上學前手術,不影響孩子的學習。
房間隔缺損
專家指出,自然生存率較高,患者壽命幾乎都可超過20歲。不手術的患者致死的總人數不超過25%。因為手術的高成功率,有學者認為應和動脈導管未閉一樣,診斷明確無論有無症狀,均應手術。但多數認為手術仍有一定危險性,認為只有符合以下適應症才可手術:有氣急、心悸症狀或曾發生心力衰竭,雖無症狀,但有右心擴大和肺充血現象;手術不應該受到年齡限制,最好爭取早日手術,5歲以下最佳;並對老年病例發生症狀者,亦應考慮手術治療,但45歲以上或60歲以上者死亡率高。
室間隔缺損
不需手術:缺損有自然閉合趨勢,自然閉合的機會與年齡呈負相關,自然閉合絕大部分發生在2歲以內(年齡一個月,自然閉合約80%),5歲以上者較少見。小型缺損如無症狀,宜密切隨訪觀察至5歲~6歲。進行性閉合缺損、症狀逐漸減輕者,也可繼續觀察到10歲~15歲。
擇期手術:缺損的大小,由小到中等,症狀輕,無肺動脈高壓,而肺血流∶體血流在2∶1左右。在隨訪中,心髒雜音、心電圖和胸片變化不大者,可等到學齡前施行手術;如在觀察期間,肺動脈壓升高,心髒雜音變短,心尖區舒張期雜音變低或消失者,應提早手術。
早期手術:在大型室間隔缺損嬰幼兒,症狀重,肺血管內皮細胞增生、結構改變以及肺血管生長受阻等,如在8個月內手術修補室間隔缺損,術後一年肺血管改變可恢復,且有心血管長出。而在9個月或更後進行手術的嬰幼兒,術後仍有持續性肺血管阻力的升高。也有學者主張在2歲以內手術,即使有嚴重的肺動脈高壓,術後也能恢復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而2歲以上手術,有50%的肺動脈高壓將持續不變。
緊急手術:大型室間隔缺損的新生兒或嬰幼兒,分流量大,並發危及生命的頑固性心力衰竭和肺功能不全,積極內科療法無效者,應創造條件進行手術,即使在生下3個月內亦應如此。可以考慮性肺動脈環縮術,以挽救生命。
法樂氏四聯症
專家提出,未治療的四聯症患者預後差,25%死於1歲以內,40%死於3歲以內,70%死於10歲以內,合並肺動脈閉縮或無肺動脈瓣者有50%死於1歲以內,這就要求在嬰兒期施行手術。更多的主張對有症狀的嬰兒施行一期心內修復手術。如嬰兒容易喂養,可在2~3歲體重增加後手術比較安全,如出生後嚴重缺氧發作或反復心衰,可盡早手術治療。
動脈導管未閉
早產兒動脈導管未閉特別是妊娠不足30周者,動脈導管關閉延遲,改善心功能的同時,試行消炎痛治療促進導管的閉合。通常一個療程足以關閉導管,出生後3天內的早產兒治療效果最佳。
兒童和成人患者遠期自然愈後不佳,且有並發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危險,除症狀不明顯的幼兒可延期手術外,一般情況下一經確診即應手術治療,根據我國目前醫療現狀,較理想的手術年齡是3歲~5歲,盡量不要超過30歲。下列情況尤須進行手術:早產患嬰如有心力衰竭或進行性心髒擴大或伴有呼吸窘迫症,經內科和藥物治療無效,應行搶救手術;足月患嬰如有心力衰竭或進行性心髒擴大,可及早手術;合並肺動脈高壓患者,只要以左向右分流為主,即所謂動力性肺動脈高壓,應予以手術。患細菌性心內膜炎時暫緩手術,給予抗生素治療,待治療2~3個月再進行手術。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上也不再局限,人們更加注重身體健康,於是戒備的關注起來疾病的預防。多多了解一些疾病有關的
概 述 冠心病有時候就會出現心前區疼痛的,這個有時候會被醫生誤診的,因此患者自己要明確是什麼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