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支細細的機器手臂精確地正在跳動的心髒內“起舞”,一個半小時就修復了先心患者心房和心室間受損的“大門”;手術切口僅有“指甲蓋”大小,術中幾乎沒有出血。昨天下午,武漢晚報記者在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室直擊了這精彩一幕。當天,武漢同濟和協和兩家醫院心外科,幾乎同時完成了中南地區首例由達芬奇機器人開展的心髒手術。
智能手臂在心髒內“起舞”
在協和醫院心外科接受手術的患者是一位22歲的男青年,入伍體檢時查出患有心髒瓣膜重度返流合並房間隔缺損:“相當於心髒內心房和心室之間的門關不嚴,必須通過手術修復這扇破損的大門。”武漢協和醫院心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說。
“達芬奇機器人心髒手術可以說是所有手術中最具有挑戰的。”董念國稱,與其他的外科手術如子宮切除、腫瘤切除等不同,心髒手術最大的不同在於,手術的目標對象——心髒是不停跳動的,這也成為心髒手術的一大難點。這就好比,打靶時如果靶子是靜止的,或許很容易就能被射中,但如果靶子是不斷移動的,其難度就不言而喻了。
為了能在跳動的心髒內精確手術,達芬奇機器人在手臂上裝了一個智能感應系統,該系統可以實時跟蹤人體的呼吸及心髒跳動情況,並根據這一情況精准判斷手術操作的時機和力度,不斷的反饋及提醒,使得手術的操作更加精准、手術更加安全。“而以前,只有經驗非常豐富的外科醫生才能做到這一點。”董念國說。
主刀醫生“進入”患者心髒
“人體的心髒瓣膜正常大小接近乒乓球,但你看這個屏幕上,因為放大了10倍,瓣膜足足有籃球那麼大,這樣就可以把細微結構展示得更加清楚。”指著達芬奇機器人操作錄像,董念國向記者介紹了整個手術過程。
只見在畫面上,機器人手臂上的抓鉗精確地移動,一手捏著針快速地縫合,一手的掛鉤時不時調整一下位置。“這兩條手臂就相當於是我的手,攝像頭進去就是我的眼睛,有了達芬奇機器人,其實就等於把我的眼和手,送進了病人的心髒裡。”董念國表示,手術時雖然自己是在隔了幾米遠的操作台上,但對於病人心髒內的情況,他比肉眼看得更加清楚。
每個切口只有0.8厘米左右
在同濟醫院接受手術的女患者今年31歲,由於活動後心慌胸悶半年,一周前入院治療。經檢查,診斷為三尖瓣返流伴房間隔缺損,需要做三尖瓣成形術及房缺修補術,但是她接受不了開胸手術,害怕在胸前留下長長的傷疤,所以來同濟醫院尋求微創手術。
同濟醫院心髒大血管外科主任魏翔教授說,傳統的心髒瓣膜手術,需把病人胸骨鋸開、胸腔撐開後進行手術。而使用達芬奇機器人開展心髒手術,僅利用人體的自然通道“肋骨間隙”——在乳房下緣、腋窩處開3個小口,讓機器人“迷你”的胳膊進入心髒進行操作。與傳統的開胸手術至少20厘米的切口相比,此次手術每個切口只有0.8厘米左右,創可貼就可蓋住。
另外,心髒手術需要有大量的縫合工作,而達芬奇機器人靈活的仿人手操作系統,可以完全模仿人的手腕動作,7個自由度,能夠360度旋轉,活動范圍遠大於人手,而在狹窄解剖區域中則比人手更靈活,因此在手術過程中動作精准、出血量少。病人手術後住院5—7天,比常規住院時間縮短2—3天。
專家們表示,除了先心病、瓣膜病,下一步他們還將進一步把達芬奇運用在冠狀動脈搭橋等心髒手術上。
概 述 心肌梗死有什麼前兆?心肌梗死是有一定的前兆的,如患者近期出現多次胸背部的悶脹,沉重或氣短的
【食療抗動脈硬化】 1、合理供應能量 攝入與消耗的熱量必須相平衡,最好把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