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心血管疾病治療 >> 手術治療 >> 下肢動脈硬化也應合理治

下肢動脈硬化也應合理治

  患者同樣需要知曉的是,只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並接受合理的治療,動脈硬化並不是可怕的絕症"。這是北京安貞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陳忠教授於4月7~8日在京舉辦的下肢動脈硬化高級培訓班上的肺腑之言。

  據了解,本次培訓班將圍繞下肢動脈硬化缺血性疾病的血管腔內治療進行全面深入的探討,包括:血管腔內治療的入路選擇;髂、股、腘及膝下動脈不同的病變特點及處理對策,完全閉塞病變的開通技巧;並發症的預防與治療;圍術期及長期的藥物治療方案等內容,講解下肢動脈硬化性缺血疾病的危害及應對策略,提高並發展更多從事血管腔內治療的醫生。

  據陳忠教授介紹,隨著現代社會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的愈發嚴重,近年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發病率和就診患者的數量呈不斷上升趨勢。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ASO)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症的局部表現。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患肢發涼、麻木、間歇性跛行以及靜息痛、缺血性潰瘍、壞疽等不同時期的肢體缺血表現。90%以上的下肢缺血都是由動脈硬化閉塞症引起的,這也是中老年人一個非常好發的疾病,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北方的寒冷地區比較明顯,男性多於女性。據了解北京地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大約有8~16%有肢體缺血症狀。

  資料顯示:下肢動脈是較粗大的血管,負責向下肢組織供應血和氧。如果下肢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性改變,就會在血管壁上有粥樣硬化性斑塊形成,並可以逐漸使血管壁增厚、內膜變粗糙,從而使血液在流通時不順暢。一般來說,輕度的下肢動脈硬化不會影響血液供應,所以下肢活動後不會出現什麼症狀。而中、重度的動脈硬化就往往造成相關組織缺血、缺氧,病人常感患肢發涼、麻木、間歇性跛行,久而久之將出現靜息痛,進而造成缺血性潰瘍、壞疽等症狀。如果硬化了的下肢動脈有粥樣斑塊或附壁血栓脫落,可隨血流阻塞其遠端的動脈血管,造成肢體急性缺血的表現,如不及時治療將會致殘或危及生命。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常發生在"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人群中,同時老人發病率大過年輕人。所以陳忠教授特別提醒,男性在50歲以後,女性在絕經期後應該到醫院做詳細檢查,因為此病早期沒有任何表現症狀,通常會被人們所忽視,一旦出現了明顯症狀,則表示血管已有明顯狹窄或閉塞,必須到醫院進行積極治療,否則很容易引起嚴重後果----輕者截肢致殘,重者危及生命。

  對於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治療方案,陳忠教授認為,早期應該首選生活方式調節和藥物治療,中晚期病人應選擇有立竿見影效果的旁路搭橋手術或血管腔內治療等兩種治療方案。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血管腔內治療逐漸成熟,相關臨床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

  據悉,血管腔內治療包括內容很多,主要有:球囊擴張、支架植入、導管溶栓等內容。傳統的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主要指球囊擴張血管成形術,或稱球囊擴張術。它是以球囊膨脹時產生的機械擴張力對血管的狹窄部位進行擴張,使狹窄部位矯正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血管腔內徑。近年來,PTA逐漸成為重症下肢缺血患者的首選治療。雖然下肢PTA術後再狹窄率較高,但對於存在嚴重靜息痛或難治性潰瘍的重症缺血患者,施行PTA可以明顯緩解症狀,為潰瘍愈合爭取時間。國外多項研究結果顯示,術後1年的一期通暢率在60%~80%,二期通暢率超過80%,保肢率在70%左右。而且隨著各種類型的支架、藥塗球囊等先進耗材的臨床應用,使得治療效果得以不斷提!

  近年來,以微創為特點的腔內血管外科技術的發展使血管外科疾病的診治模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血管腔內治療作為一個朝陽產業及新生事物,是近十幾年來蓬勃開展的一項業務,這種治療由於它的微創性,更易於被廣大患者和醫生所接受,隨著國家科研經費的不斷投入,血管外科專業人員的增多,研究手段的更新,特別是血管腔內治療耗材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血管外科在未來一段時間必將得到舉世矚目的進展!

  (實習編輯:梁慧儀)

 

熱門文章
心律失常如何治療好

概 述 心律失常,從醫學上講,心髒活動的起源和(或)傳導障礙導致心髒搏動的頻率出現異常了。其實,現

心肌梗塞經球囊擴張術後該如何吃呢

概 述 小編的舅舅,因為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再加上年紀比較大的原因,患上了,心肌梗塞的毛病,進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