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全稱“原發性高血壓病”,是以安靜狀態下持續性動脈血壓增高(bp>140/90毫米汞柱或18.6/12.0千帕以上)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常見慢性疾病。
病因至今未明,一般認為與長期工作緊張、精神刺激及遺傳有關。本病歸屬於中醫“頭痛”、“眩暈”、“肝風”等范疇,多因情志失調、飲食失節、內傷虛損等導致肝腎陰陽失調所致。
林女士介紹的簡易降壓法,是她多年在養生保健過程中體驗出的一種有效降壓法。林女士選用的百會穴、湧泉穴及雙腳後跟部(安眠點),均為防病治病、養生保健、降低血壓方面的要穴。
百會穴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線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為手足少陽、足太陽、督脈、足厥陰經之交會穴,具有平肝熄風、醒腦蘇厥作用。主治頭痛、眩暈、中風失語、健忘、不寐等病症。湧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第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為足少陰腎經穴,其經脈“上貫肝膈”,“絡心”,取之既可協調陰陽,安神開竅,又可滋水涵木、潛陽熄風,治療神志異常和頭痛、眩暈等症。
以上兩穴配合叩擊雙腳後跟(安眠點)與早晚操作“腹式呼吸法”,可激發經氣,使血流加速,代謝旺盛,改善機體功能,增強抗病能力,使髒腑調和、陰陽平衡,以增強降壓效果。同時每天早晨空腹配合食用米醋、蜂蜜、香蕉及黑豆汁,又可加強康復保健的作用。
穴位按摩屬於中醫外治法的范疇。
它不同於以內服藥物為主的內治法,在家庭自我保健中具有其獨特優點。但在具體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事項:
①、穴位按摩前要剪掉指甲,以避免因指甲過長而損傷皮膚,並要注意觀察手法操作的反應,如有不適或發生異常情況,可暫停,待到症狀消失後再進行治療。
②、在饑餓、疲勞、精神緊張或情緒不安時,不宜立即進行穴位按摩;對身體瘦弱、氣血虧虛者,手法刺激不宜過強。
③、患者要明確診斷,要知道自己哪些部位不舒服,患的什麼病,然後對症治療。在運用手法治療時要適當選擇正確的體位,使病人感覺舒適,肌肉容易放松,便於操作。
④、穴位按摩時選穴要准確,手法掌握要熟練,操作運用時手法力量要均勻、柔和,不要過輕或過重。被直接治療的穴位或部位可塗上一些潤滑劑,如按摩乳、紅花油等,一是可潤滑皮膚,避免擦破皮膚,二是可增強治療效果。
中風的前兆表現 1、哈欠連綿:當腦動脈硬化逐漸加重,管腔愈來愈窄,腦缺血缺氧加重,特別是呼
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見誘因 1、過度勞動 做不能勝任的體力勞動,尤其是負重登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