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是因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發作性心前區憋悶疼痛,常因體力勞動、情緒波動、受涼或飽餐等因素誘發。
1.心絞痛特點
(1)典型心絞痛發作的特點
①發作時間:可在24小時任何時間發作,但以清晨至上午居多,變異性心絞痛多在夜間定時發作。多有誘發因素,如情緒激動、體力活動、飽餐或受涼等。如在體力活動後休息時而不是在體力活動當時發作,則不支持心絞痛診斷。
②疼痛性質:為一種壓迫感、緊縮感或憋悶感,有時呈窒息感並有瀕死的恐懼感。疼痛發作時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動而靜下休息,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在1—2min內緩解。針刺幾下樣的疼痛不是心絞痛表現,那種做歎息呼吸才感舒暢者也不是心絞痛表現。
③疼痛部位:典型的心絞痛位於胸骨後,也可在心前區,可放散到頸項部、左肩部、左臂內側、左小指及無名指,甚至上腹部,易誤診為頸椎病、牙痛及胃痛等。疼痛范圍多為一片,病人常用手掌表示范圍,那種用手指指出一點或一線的多不是心絞痛。
④持續時間:多在幾分鐘至十幾分鐘。那種幾秒鐘或長達幾小時的疼痛多不是心絞痛。但應注意的是,有的病人反復發作一緩解一發作,如持續在30分鐘以上,且症狀類似者,應注意是否為不穩定性心絞痛或發生了急性心肌梗塞。
⑤心電圖改變:心絞痛發作時,心電圖以R波為主的導聯上往往出現ST段水平型壓低>0.05mⅴ,或水平型ST段延長>0.2秒,T波低平或倒置。部分病人發作間歇的靜息心電圖往往正常,故檢查必須及時,必要時作心電圖運動試驗檢查。
(2)老年心絞痛的不典型表現
老年冠心病患者有上述典型心絞痛者甚少,大多數表現不典型,可僅有胸部隱痛、胸悶、憋氣,又因老年人體力活動很少,受風寒亦少,故發作時常無這方面誘因。此外,老年心絞痛患者常伴有多器官疾病,心絞痛也容易被其他疾病掩蓋而不易被發現。
2.心絞痛類型
心絞痛的臨床類型尚無一個完全統一的分型標准,目前有WHO分型及習慣型分型兩種,可歸納為以下兩類幾種分型。
(1)穩定性心絞痛
即穩定型勞力性心絞痛,病程穩定在一個月以上。這是一種需氧型心絞痛,常因氧需要量增加的因素,如情緒激動、體力活動所誘發。造成心肌供氧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造成的狹窄,致使冠狀動脈血流量不能按需要量相應地增加。
(2)不穩定性心絞痛
此型包括:①初發勞力型心絞痛,是指既往從未發生過心絞痛,新近一個月內由心肌缺血而發生心絞痛;②惡化勞力型心絞痛,是指在原有穩定勞力型心絞痛基礎上,新近發作逐漸頻繁且加重,持續時間延長,稍加活動即發作,且服用硝酸甘油也不易绶解;③自發性心絞痛,這是一種休息時的心絞痛,發生於靜息狀態,心絞痛發作與心肌需氧的增加無明顯關系,其發生機理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痙攣。某些自發性心絞痛患者發作心絞痛時出現暫時性的ST段抬高,常稱為變異性心絞痛。
3.心絞痛的治療
(1)心絞痛發作時的處理
①叮囑病人立即坐下或平臥休息。
②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3-0.6mg,注意發作緩解前不要咽下。
③及時給予吸氧。
④盡快作心電圖檢查,明確情況。
(2)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處理
①立即停止工作,住院治療。據統計有14%—18%的不穩定性心絞痛發生急性心肌梗塞,而且隨時有猝死的可能。
②作心電圖檢查了解有無ST-T及異常Q波改變,並作血清心肌酶檢查,以除外心肌梗塞。
③給消心痛10mg每日三次,有高血壓者加用心痛定;有心率快者加用硫氮草酮;心絞痛發作明顯與勞累性因素有關系者加用氨酰心安;並同時給小劑量阿斯匹林。
④經上述處理心絞痛發作仍頻繁者:給硝酸甘油5mg加10%G·S250ml中靜脈滴注,每日二次,注意觀察血壓及症狀。
⑤經上述處理72小時心絞痛仍未能控制者:如年齡在75歲以下,身體條件允許者,可考慮做冠狀動脈造影(此種情況多數可發現冠狀動脈明顯狹窄,少數有冠脈痙攣),然後根據情況考慮行冠狀動脈擴張、支架或搭橋手術。
⑥注意急性心肌梗塞的先兆表現:據統計臨床上有31%-8l%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發病前1—4周有如下先兆:
a.心絞痛發作的程度加重,頻度增加,時間延長,硝酸甘油難以緩解。
b.心絞痛發作時伴有惡心嘔吐、大汗,有瀕死窒息感。
c.心絞痛發作者出現心功能不全或原有心功能不全加重。
d.心電圖示ST段一過性抬高或明顯下降,T波深倒或高聳,或出現心律失常。
(3)穩定性心絞痛的處理
①常有心絞痛發作時:除注意避免體力活動、情緒激動、受涼外,應服用消心痛5-10mg每日三次,必要時可每次增加到15—20mg;亦可用長效心痛治或禮頓片每次1片每日2次;亦可用經皮吸收的硝酸甘油膏,每12-24小時換貼一劑;心率偏快者加用硫氮草酮15-30mg每日三次;心率偏慢且血壓偏高者加用心痛定5—10mg每日三次。
②病情平穩心絞痛很少發作時:為使消心痛類藥物療效更令人滿意(避免產生耐藥性),可暫時停數日或數周後根據病情再決定是否應用。
③消心痛類藥物療效不佳時:尤其是心率快或有早搏或勞累常誘發心絞痛者,加用或改用氨酰心安12.5—25mg每日二次,會取得滿意效果,服用p受體阻滯劑期間要注意血壓、心率及心功能情況。長期服用p受體阻滯劑者,停服前應逐漸減量,以免發生停藥綜合征。
④估計可能會引起心絞痛發作的情況下,如緊張、勞累、情緒變化等,可預先含服消心痛5mg,以臨時預防發作。
(4)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的發現及處理
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十分常見,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更為常見,此類患者系因“心絞痛報警系統缺陷”。表現在心電圖特別是動態心電圖中有發作性一過性心肌缺血的5T—T改變,但臨床上無心絞痛發作,致使醫生及病人皆易忽視。這種頻繁發作的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可發生猝死及急性心肌梗塞,從而增加了冠心病的死亡率。
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廣泛存在於:
①完全無症狀的患者(隱匿型)。
②存在於穩定性或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
③陳舊性心肌梗塞而無症狀的患者。
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的處理同心絞痛患者,並應密切用動態心電圖監測心肌缺血發作情況。
(5)注意誘發和加重心絞痛因素的處理
冠心病是一種多因素疾病,各種易患因素的存在均有增加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及猝死的危險。而多種易發因素同時存在則發生的可能性更大,如高血壓、高血脂、吸煙三項都具備,冠心病的發病率可增加9—12倍。對已患冠心病者,則極易加重心絞痛甚至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因此,必須注意同時治療那些冠心病的易患和加重因素。
①對並存高血壓者:應積極治療控制血壓於正常范圍,這樣不但可減少心絞痛發作,還可使急性心肌梗塞、腦卒中下降75%。遺憾的是目前我國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控制率在城市僅4%,農村2%。這就提示我們要多做工作,盡量使每一個高血壓病人都能認真服藥,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②對並存高血脂者:應積極防治。有人說,人的壽命取決於他的動脈,而促成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高血脂症。降低高血脂,減輕動脈粥樣硬化,不僅可改善冠狀動脈供血,減輕心絞痛,對預防急性心肌梗塞、腦卒中也十分重要。
③對並存糖尿病者:應積極控制病情,糖尿病可使血脂代謝障礙,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率增高,糖尿病者比無糖尿病者冠心病的發病率高3—5倍。可見積極控制糖尿病對防治心絞痛是有益的。
④對吸煙者:囑其戒煙。吸煙是促發冠心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有資料統計表明,吸煙者有1/5早死,其中半數死於冠心病。
⑤對肥胖者:宜節制飲食。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發病與飲食有很大關系,膳食中熱量過高及膽固醇含量過高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發生與發展呈正相關。因此,超體重特別是肥胖者宜節制飲食,控制脂肪攝人量。
⑥對高粘血症者:臨床上可將高粘血症分為三種類型。
a.血小板與紅細胞聚集增高型:常見於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腦梗塞等。
b.紅細胞數量或壓積增高型:常見於肺原性心髒病、法魯氏四聯症、高原缺氧性心髒病,亦可見於冠心病、腦梗塞等。
c.血漿、血清粘度增高型:常見於高血脂症、高血壓病、腦梗塞、多發性骨髓瘤、球蛋白增多症及巨球蛋白血症等。 Lowe等對有明顯心絞痛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至少有2支或3支冠脈分支發生管腔狹窄50%以上者,證實他們的血粘度均明顯高於無心絞痛者。心絞痛及心肌梗塞時血粘稠度的增高主要與血小板聚集及/或紅細胞聚集性增高有關,而血粘稠度增高又是血栓形成的前奏。所以對心絞痛病人必須認真地處理高粘血症問題。其治療原則:對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者給腸溶阿斯匹林50mg每日二次,潘生丁50mg每日三次;對紅細胞數量或壓積增高者,給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1次靜脈滴注,7-10天為一療程;對血脂高者給予降脂藥物並控制脂肪攝人。
治療的關閉是解除二尖瓣狹窄,降低跨瓣壓力階差。常采用的手術方法有: 1、經皮穿刺二尖瓣球囊
打呼噜是怎麼一回事 所謂打呼噜,就是人在睡眠時氣流沖擊狹窄氣道,引起咽部軟組織振動而發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