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簡稱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變窄、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髒病,其實質上也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它和冠狀動脈痙攣一起,統稱為冠心病。短暫、不嚴重的心肌缺血,即心絞痛,常與勞累或情緒激動有關,表現為短暫的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頸咽或下颌部,常不會超過半個小時,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幾分鐘內緩解,其臨床表現為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當長時間的嚴重心肌缺血,則進展為急性心肌梗死,表現為持續性胸痛,可伴有心力衰竭甚至出現意外性猝死。心絞痛發作時心電圖常可見暫時性st段改變或伴有t波變化,心肌梗死心電圖則出現較長時間動態變化(數小時到幾天),同時伴有明顯的血液生化異常。冠心病診斷的”金“標准是冠脈造影或冠脈ct檢查發現冠狀動脈管腔狹窄。
目前冠心病治療有三種方法:1.藥物治療;2.介入治療;3.外科搭橋手術。藥物治療是所有治療的基礎。冠心病藥物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症狀,減少心絞痛的發作及心肌梗死、突然死亡的發生;延緩冠脈病變的發展。藥物治療的作用主要為:(1)增加心肌血流量,增加血氧供應:(2)減低心肌耗氧量;(3)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防止心肌電及結構的重構,保護心肌功能。
冠心病的藥物治療包括:
1.硝酸酯類藥物:其作用機理是通過擴張靜脈及外周動脈血管及冠狀動脈,從而降低心肌氧耗量,增加心髒側支循環血流,使心絞痛得到緩解。另外,它還有降低血小板粘附等作用。本類藥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痛)、5-單硝酸異山梨酯、長效硝酸甘油制劑(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貼片)等。硝酸酯類藥物是穩定型心絞痛病人的常規一線用藥。心絞痛發作時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氣霧劑。對於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先靜脈給藥,病情穩定、症狀改善後改為口服或皮膚貼劑,疼痛症狀完全消失後可以停藥。硝酸酯類藥物持續使用可發生耐藥性,有效性下降,最好間隔8~12小時服藥,以減少耐藥性。
2.抗栓(凝)藥物:血液中的凝血酶和血小板的作用是血栓形成中相互促進的兩個主要環節,因此抗栓治療主要針對兩個環節,分別稱為抗凝治療和抗血小板治療。
抗血小板藥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維)、阿昔單抗、前列環素、前列腺素e1等,主要用於穩定型和不穩定型心絞痛,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阿司匹林為首選藥物,維持量為每天50~100毫克頓服。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對胃腸道的刺激,因此需晚餐後立即服下,胃潰瘍患者要慎用。冠心病患者應堅持長期服用。介入治療術後應堅持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毫克,至少半年。
1 2 3 下一頁
高血脂雖然是跟飲食習慣有關,但並不是全部都是吃出來的毛病。例如老年人是因為年齡的增長,體內代謝出現問題,也會引發血脂異常
據抽樣調查顯示,我國35~74歲的人群中,男性慢性心衰發病率達0.7%,女性達1%,國內有400多萬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