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的病理基礎是細小動脈痙攣,根據目前大量臨床研究資料來看,它對心血管的損害是首當其沖的。高血壓病最常見的心血管並發症是高血壓性心髒病(心肌肥厚)和缺血性心髒病(冠心病)。據上海、北京等地的調查,冠心病患者中有62.9~93.6%的有高血壓史。另外據臨床調查來看,非高血壓者左室肥厚的發生率1~9%,而高血壓患者合並左室肥厚達25~30%,高血壓所致的冠心病是血壓正常者的2~4倍。那麼,為什麼高血壓總是那麼傷“心”呢?
當一個人患有高血壓病時,周身的細小動脈產生持續性痙攣和廣泛的小動脈硬化,使周圍血管的外周阻力增加,血壓持續升高。左心室為了克服持續增高的外周阻力,必須加強收縮力,才能將心室內的血液射入大動脈。這樣,左心室的肌肉逐漸代償性地肥大、增厚,形成高血壓性心髒病。通常我國成人正常心髒約重250克,而肥厚的心髒可超過400g,甚至可達1kg,正常成人心髒左室壁厚約1cm,而高血壓所致肥厚心室壁可達2cm,心肌纖維厚度為正常的1倍,但心肌纖維間的毛細血管數量卻無相應增加,這樣,單位體積內毛細血管密度相對地減少,這就使肥厚的心肌纖維長期處在一種缺血、缺氧的狀態。高血壓性心髒病的出現,多是在高血壓發病的數年或十幾年後。由於左室肥厚是對左室心肌張力增高的代償過程之一,因此在代償期,患者除偶感心悸或氣短外,並無明顯的其他症狀。但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血壓持續升高,代償功能失調時,可導致心室肌僵硬與肥厚,加速冠狀血管粥樣硬化的發展,出現左心衰症狀,稍一活動即心悸、氣喘、咳嗽、有時痰中帶血,嚴重時發生肺水腫。
高血壓引起心髒血管的損害,主要是損害冠狀動脈血管。由於血壓增高,冠狀動脈血管伸張,刺激血管內層下平滑肌細胞增生,使動脈壁彈力蛋白、膠原蛋白及粘多糖增多,血管內膜層和內皮細胞損傷,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易浸入動脈壁,以及纖維增生;另外,由於平滑肌細胞內溶酶體增多,減少了對動脈壁上膽固醇等物質的消除。因此逐漸使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此時的冠狀動脈狹窄,使供應心肌的血液減少,從而引起缺血性心髒病,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冠心病”。高血壓可引起心肌供氧量和需氧量之間的平衡失調——高血壓患者血壓持續升高,左室後負荷增強,心肌張力增加,心肌耗氧隨之增加;合並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時,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功能降低,心肌供氧減少,因此患者就難免會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大量資料顯示,有效的抗高血壓治療,可以預防和降低腦卒中的發生和死亡,但卻不能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原因是一旦出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其病變是不可逆轉的。所以我們在臨床上常可看到高血壓與冠心病這對“攣生姊妹”。
1、缺少體育和體力活動 19世紀初,德國著名醫生戈費朗特曾指出:“世界上沒有一
概 述 心肌梗塞是一種十分嚴重的疾病,也叫心肌梗死,是一種發病急,危險極大一種疾病,常常危及人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