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出版的歐洲心髒雜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載文報道,慢性心衰病人在晚期出現的房顫並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預示死亡的指征。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院的H. J. G. M. Crijns博士及其同事收集了409位患有中度到重度慢性心衰病人的資料。其中有325位具有窦性心律,84位有房顫。研究者將兩種病人的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
在平均3.4年的隨訪期中有50%(203位)的病人死亡。研究小組報道說,大多數的死亡歸因於進行性慢性心衰(占55%)或猝死(占28%)。但是,具有窦性心律的病人與患有房顫的病人在死亡原因上沒有差異。
博士的研究小組指出,盡管患有房顫的病人死亡率較高(為60%),但在調整了年齡、左心室射血分數、紐約心髒學會分級以及腎髒功能和血壓之後,房顫的有無就不再與增高的死亡率相關(死亡危險率為0.86)。
在研究過程中,有30位具有窦性心律的病人發展成為房顫。根據研究小組的報道,這些病人年齡較大,同時他們的血壓和血漿中去甲腎上腺素的濃度較低。然而,Crijns博士及其同事指出,在隨訪期中,這30位後來發生房顫的病人的死亡率與一直保持窦性心律的病人的死亡率相同,都為47%。
美國圖森市亞利桑那衛生學中心的J. S. Alpert博士在一個相關的評論中說,Crijns博士研究小組的結果支持一個觀點,即只要房顫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它就不會增高心衰病人的死亡率。在這裡,Alpert博士特別強調房顫一定要得到很好的控制。Alpert博士還認為,在Crijns博士研究小組的實驗中,如果有房顫的心衰病人死亡率較高,那也是由於房顫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博士還說,有趣的是,最近有兩項研究表明,與80年代相比,90年代房顫病人的預後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心衰同癌症一樣的可怕 “許多人覺得癌症很可怕,其實心衰也很可怕,如果控制不好,
概 述 心腦血管疾病是心髒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總稱,比如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塞,動脈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