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1]是指慢性原發性心肌病變和心室因長期壓力或容量負荷過重,使心肌收縮力減弱,不能維持心排血量。分為左側、右側心力衰竭和全心衰竭。常見病因是風濕性心髒病、高血壓、缺血性心髒病、心肌炎、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室間隔缺損、肺原性心髒病、肺動脈瓣狹窄等。任何年齡可發生,一般可控制症狀,常有反復發作,有部分病人可獲痊愈。
影響心排血量的五個決定因素為:
①心髒的前負荷,②後負荷,③心肌收縮力,④心率,⑤心肌收縮的協調。
上述諸因素中單個或多個的改變均可影響心髒功能,甚至發生心力衰竭。
一、基本病因(一)前負荷過重心室舒張回流的血量過多,如主動脈瓣或二尖瓣關閉不全,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均可使左心室舒張期負荷過重,導致左心衰竭;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可使右心室舒張期負荷過重,導致右心衰竭。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等高心排血量疾病,由於回心血量增多,加重左、右心室的舒張期負荷,而導致全心衰竭。
(二)後負荷過重如高血壓、主動脈瓣狹窄或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使左心室收縮期負荷加重,可導致左心衰竭。肺動脈高壓,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使右心室收縮期負荷加重,可導致右心衰竭。
(三)心肌收縮力的減弱常見的如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壞死,各種原因的心肌炎(病毒性、免疫性、中毒性、細菌性),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嚴重的貧血性心髒病及甲狀腺機能亢進性心髒病等,心肌收縮力均可有明顯減弱,導致心力衰竭。
(四)心室收縮不協調冠心病心肌局部嚴重缺血招致心肌收縮無力或收縮不協調,如室壁瘤。
(五)心室順應性減低如心室肥厚、肥厚性心肌病,心室的順應性明顯減低時,可影響心室的舒張而影響心髒功能。
二、誘發因素(一)感染病毒性上感和肺部感染是誘發心力衰竭的常見誘因,感染除可直接損害心肌外,發熱使心率增快也加重心髒的負荷。
(二)過重的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
(三)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陣發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等,均可使心髒負荷增加,心排血量減低,而導致心力衰竭。
(四)妊娠分娩妊娠期孕婦血容量增加,分娩時由於子宮收縮,回心血量明顯增多,加上分娩時的用力,均加重心髒負荷。
(五)輸液(或輸血過快或過量)液體或鈉的輸入量過多,血容量突然增加,心髒負荷過重而誘發心力衰竭。
(六)嚴重貧血或大出血使心肌缺血缺氧,心率增快,心髒負荷加重。
臨床表現一、左心衰竭(1)呼吸困難: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見的症狀。主要包括勞力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和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主要由於急性或慢性肺瘀血和肺活量減低所引起。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是左心衰竭的一種表現,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咳嗽頻繁,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
(2)咳嗽、咳痰、咯血,是肺泡和支氣管粘膜淤血所致,開始常於夜間發生,坐位或立位時咳嗽可減輕,白色漿液性泡沫狀痰為其特點。若支氣管粘膜下形成的擴張的血管破裂,則可引起大咯血。
(3)其它:可有疲乏無力、失眠、心悸、少尿及腎功能損害症狀等。
二、右心衰竭上腹部脹滿:是右心衰竭較早的症狀。常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及上腹部脹痛。
(2)頸靜脈怒張:是右心衰竭的一個較明顯征象。
(3)水腫:心衰性水腫多先見於下肢,呈凹陷性水腫,重症者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腫多於傍晚出現或加重,休息一夜後可減輕或消失。
(4)紫绀:右心衰竭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紫绀。
(5)神經系統症狀:可有神經過敏,失眠,嗜睡等症狀。
(6)心髒體征:主要為原有心髒病表現。
三、全心衰竭全心衰竭[2]是右心衰繼發於左心衰而形成的全心衰。當右心衰竭出現之後,右心排血量減少,因此陣發性呼吸困難等肺淤血症狀反而有所減輕。擴張型心肌病等表現為左右心室同時衰竭者,肺淤血征往往不很嚴重,左心衰竭的表現主要為心排血量減少的相關症狀和體征。
概 述 我是一名早產兒8個月的時候,我就出生了,出生沒多久,我被檢查出來有先天性心髒病,從小我就知
初春常為冷暖交替天氣,忽冷忽熱的天氣,極易使身體調節跟不上天氣變化的速度,需要人體調動來適應天氣的變化,這樣就打破了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