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管堵塞導致的心肌梗塞、中風、甚至猝死等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命的頭號殺手。對動脈粥樣硬化的關注應該是終生的,重在早期積極干預,而且必須綜合干預所有相關的危險因素。不要重蹈歐美國家心腦血管疾病顯著增加後再開始干預的覆轍,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會負擔。動脈粥樣硬化早期干預的最終目標是延長壽命和提高生活質量,美國全國健康統計中心的數據表明,如果攻克所有類型的癌症(需要花費大量金錢,並且非常困難),人群的預期壽命將增加三年,但如果攻克所有類型的心血管疾病(已證明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治,早期干預成本低),人群的預期壽命將增加9.78年。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不斷發生發展的長期過程,從十幾歲開始,膽固醇就開始在動脈內皮細胞下沉積;早在20-30歲時很多人已經有動脈粥樣斑塊,就像在血管裡埋下了“不定時”的炸彈;40歲以後,步入中年,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而且一旦發生就勢不可擋,切忌等到發生心肌梗塞和中風再亡羊補牢。 動脈粥樣硬化與遺傳相關,同時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研究發現,血脂異常、吸煙、高血壓、糖尿病、腹部肥胖、心理壓力和社會壓力大、水果蔬菜攝入少、飲酒及必要的體力活動少這九種危險因素分別可解釋男性和女性致心肌梗塞原因的90%和94%。因此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最佳策略應該是針對這九種危險因素,盡早綜合干預。 美國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在美國和英國,95%的預算用於治療冠心病的晚期並發症,如昂貴的支架、搭橋手術、心力衰竭的治療、住院費用,僅有不到5%的預算用於防治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的干預,因此,目前的醫療資源分布是非常不合理的。中國的醫療資源分配也類似,重治療,輕預防,達不到延長壽命的最終目標。我們應該主動發現高危個體,早期進行干預,延緩或者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危險,這種對動脈粥樣硬化治療策略的改變,可以極大地降低心血管危險,從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中老年人是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的高發者。同時,人體的主要器官功能也在逐漸衰退。所以,這類人尤其要重視定期進行體檢,每半年至一年進行一次。在常規體檢項目的基礎上,應當增加一些如腫瘤標志物檢測及頸動脈彩超和踝臂指數等早期動脈粥樣硬化指標的檢測。踝臂指數是下肢和上肢動脈血壓的比值,它是診斷下肢動脈缺血的最佳無創指標,正常值大於0.9,0.9以下高度提示下肢缺血。踝臂指數低於0.9的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升高4-6倍,且多為嚴重冠心病;踝臂指數低於0.9的患者死亡率升高四倍。建議具有下列危險因素或動脈粥樣硬化病史的患者測量踝臂指數:年齡超過50歲,糖尿病,膽固醇升高,高血壓,超重,長期吸煙,冠心病或腦卒中病史。眼底檢查也很重要,它是能夠直接早期發現動脈血管硬化的“窗口”,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研究表明,近年來我國因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早亡”,已占全國潛在壽命損失的63%。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
治療心肌梗塞常用藥有哪些? 對於心肌梗塞的治療,一般治療方法是絕對臥床休息,進食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同時鎮靜,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