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科疾病 >> 其他常見疾病 >> 動脈硬化 >> 腦動脈硬化的發病機制是什麼

腦動脈硬化的發病機制是什麼

  高血壓腦小動脈硬化主要發生在腦實質直徑<200μm小穿通動脈,血流側壓力持續超過中膜平滑肌最大收縮力時,血管平滑肌變性壞死,失去收縮力,血管被動擴張,內膜受損,通透性增加,血漿成分滲入,導致小動脈纖維素性壞死,引起高血壓性腦病是急性失代償表現。持續慢性高血壓,在血流側壓力與各種血管活性物質作用下,小動脈壁發生結構性代償,平滑肌肥大增生、玻璃樣變,膠原、蛋白和聚糖等結締組織成分增加,管壁增厚,稱為高血壓小動脈硬化,血管壁耐受高血壓能力增強,但調節血流的舒縮功能減低,血壓降低時可引起腔隙性梗死。由於長期高血壓,可在小動脈和微動脈平滑肌發生玻璃樣變或動脈壁變薄部位形成微動脈瘤,血壓急驟增高時,此動脈瘤破裂為導致自發性腦出血的主要原因。長期腦小動脈硬化可引起皮質下白質局灶性缺血軟化,CT或MRI表現白質疏松,如有明顯癡呆症狀,稱為Binswanger皮質下腦病(Binswangersubcorticalencephalopathy)。

  在長期高血壓作用下,肌性動脈中膜平滑肌也經歷小動脈平滑肌由功能代償至結構代償的過程,管壁硬化、增厚和管腔變窄,為維持原血流量,流速加快可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內皮細胞是血流動力學效應的關鍵性媒介體,內皮受損使血管舒縮功能破壞,啟動止血凝血過程,血脂蛋白滲入,內膜增厚,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血管腔進一步變窄。在血流動力學作用下,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破裂、潰瘍和出血,誘發血栓形成,引起動脈閉塞及腦梗死。可見,長期高血壓是腦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成因。

腦動脈硬化的發病機制是什麼 

  高脂血症與腦動脈粥樣硬化關系密切,已證明血清膽固醇(TC)>3.9mmol/L(150mg/dl)可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是腦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促進因素。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變性、潰瘍、斷裂和出血常可誘發血栓形成,使已狹窄的動脈腔血流顯著減少,可突然閉塞,導致血栓性腦梗死,脫落的小栓子堵塞於遠端小動脈,可引起突發的和不可預測的TCIA或血栓栓塞性卒中。

  動脈粥樣硬化病理改變包括:①脂紋為早期病變,多發生在血流分叉處對面,是對機械力局部適應性內膜增厚,含大量的來自巨噬細胞或平滑肌細胞富含脂質的泡沫細胞;②纖維斑塊由含脂質的平滑肌細胞和富含膠原纖維的結締組織構成,覆蓋內膜層並突向血管腔,動脈可能擴張適應斑塊的增大;③復合病變是粥樣硬化斑塊發生出血、壞死、潰瘍、鈣化和附壁血栓所形成,隨著斑塊增大,中間缺血而部分變軟,在血流作用力下斑塊表面斷裂,伴斑塊內出血或血栓形成;④潰瘍是斑塊上淺凹陷或穿透斑塊,內含出血、脂質及鈣化的深潰瘍;⑤斑塊出血可因斑塊折斷或內膜斷裂,血液進入軟化的斑塊中央,或進入斑塊的滋養小血管破裂(與高血壓有關),斑塊出血周圍常有急性和新鮮炎症反應,可見多形核白細胞和巨噬細胞浸潤,斑塊出血對引發卒中起重要作用;⑥復雜斑塊含大量脂質,其含量增加與動脈狹窄程度及腦缺血症狀有密切關系,作為平滑纖維斑塊的主要成分的膠原含量越高,發生缺血的危險性越低。

  (實習編輯:梁慧儀)

熱門文章
多少算是低血壓?

成人的正常的血壓值應該是高壓在140—90,低壓在90—60之間的,如果血壓低於90/60的就要

病毒性心肌炎注意事項

病毒可直接損傷心髒,也可通過免疫機制導致心肌炎症。  病情輕重相差懸殊。常因胸痛或心悸引起注意。體檢時可發現多種心髒體征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