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的正常的血壓值應該是高壓在140—90,低壓在90—60之間的,如果血壓低於90/60的就要考慮是低血壓的可能性了。明確是低血壓的患者要注意多休息,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間,飲食上多注意補充營養,葷素搭配,適當增加食鹽的量,多吃些高蛋白的飲食。建議適當增加食鹽用量,同時多飲水;增加營養,吃些有利於調節血壓的滋補品,如人參、黃芪、生脈飲等;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調節功能;必要時進行藥物的治療。
低血壓症狀是什麼
1、出現疲乏、無力的感覺。有些人早上會出現乏力、沒精神的狀態,而經過休息或者午睡之後,又會得到緩解,而到了下午這些不適的感覺再度襲來,而這些也許是工作的疲憊而造成的,但如果從事比較輕松的工作也會出現以上的感覺,那麼就要留意了。這很可能是低血壓的症狀表現。
2、頭暈。有些人會出現沒有原因就頭暈,症狀輕重不一,有時候甚至會兩眼發黑,而症狀比較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失神或者倒地不起。這種情況一般會出現在突然站立的情況下,例如在上廁所的時候突然的站立會很可能會引發。另外,在平時靜坐沒有進行任何活動的時候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3、出現神經功能障礙。主要的表現有精神萎靡、記憶力變差、出現睡眠障礙等情況。另外,還會伴隨有出汗多、皮膚蒼白無血色,甚至會出現全身的突冷突熱,有時候甚至覺得螞蟻在身上爬。這些都可能是低血壓導致的神經功能障礙。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的就醫。
慢性低血壓一般可分為三類:
①體質性低血壓
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任何症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
②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是患者從臥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時,或長時間站立出現血壓突然下降超過20mmHg,並伴有明顯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惡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體位性低血壓與多種疾病有關,如多系統萎縮、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發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礙、血液透析、手術後遺症、麻醉、降壓藥、利尿藥、催眠藥、抗精神抑郁藥等,或其他如:久病臥床,體質虛弱的老年人。
③繼發性低血壓
由某些疾病或藥物引起的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症,風濕性心髒病,降壓藥,抗抑郁藥和慢性營養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
④心血管疾病所致的低血壓
高度的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狹窄、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特發性或肥厚性心肌病等,由於血液輸出量減少,常伴有低血壓。無脈症是指由於主動脈弓的分支受累以致上肢缺血,桡動脈搏動消失,血壓甚至測不到。
血壓低的人吃什麼好?
1、多食補氣血、溫補脾腎的食物,如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人參炖瘦肉、當歸煲羊肉、田七炖雞等對低血壓患者均十分有益。多喝湯,多飲水,增加鹽份攝入。所以,低血壓患者應該加強營養,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糾正貧血,有利於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狀。
3、伴有食少納差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4、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但食鹽攝入量亦不可太高)。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低血壓的日常生活預防常識
1、晚上睡覺將頭部墊高,可減輕低血壓症狀。
2、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平時養成運動的習慣,均衡的飲食,培養開朗的個性,保證足夠的睡眠、規律正常的生活。
3、早上起床時,應緩慢地改變體位,防止血壓突然下降,起立時不能突然,要轉身緩緩而起,肢體屈伸動作不要過猛過快,例如提起、舉起重物或排便後起立動作都要慢些。洗澡水溫度不宜過熱、過冷,因為熱可使血管擴張而降低血壓,冷會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壓。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環,或以冷水,溫水交替洗足。
4、飲食上,少吃赤小豆、葫蘆、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綠豆、大蒜、海帶、洋蔥、葵花籽等具降壓效應的食品。
閱讀推薦:
冠心病的三種治療方法及其成功率
八種食物有效降血糖 防高血糖一周早餐食譜
心肌炎是怎麼引起的?如何預防心肌炎?
心衰的征兆都有哪些
腦中風前兆是什麼
胸悶,常被人們認為心口“憋氣”,即呼吸費力或氣不夠用。輕者若無其事,重者則覺得難受,似乎被石頭壓
據美國每日健康新聞網報道,羅伊斯博士隨機選取了110名慢性心髒病患者,其中89名為男性,平均年齡為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