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醫生通過病史和體檢就能作出腦卒中的診斷。體檢可幫助醫生確定大腦受損的部位。計算機體層攝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1)常用於確診,但這些檢查要在幾天後才能顯示診斷。CT和MRI也可幫助排除由出血或腫瘤引起的腦卒中。當考慮急診手術時,需作血管造影。
另外,要盡可能明確腦卒中的真正原因,腦卒中是由到達腦部的血凝塊(栓子)引起的還是由動脈硬化造成血管閉塞(動脈血栓)引起的,這對手術至關重要。
如果血凝塊或栓子是腦卒中的原因,那麼基礎病因未得到糾正時就有可能再次發生腦卒中。例如如果心律失常導致在心髒形成血凝塊,治療心律失常可預防新的血凝塊形成及另一次腦卒中的發生。在這些病例中,需常規作心電圖(尋找心律異常)或其他心髒檢查,這些檢查包括持續24小時動態心電圖(Holter)檢查和評價心髒房室和瓣膜的超聲心動圖。
其他的試驗室檢查少有幫助,但常用來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腦卒中,如紅細胞減少(貧血)、紅細胞增多(紅細胞增多症)、白細胞癌(白血病)或感染。腦卒中後很少使用腰椎穿刺術檢查,只有需要確定顱內壓力是否正常時才采用這一檢查,通常要作CT和MRI。腰椎穿刺術可用於檢查顱內感染,可測定腦脊液壓力或腦卒中是否是由出血引起。
(實習編輯:梁慧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