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科疾病 >> 其他常見疾病 >> 其他綜合 >> 老人行為異常小心動脈硬化 老人動脈硬化的防治

老人行為異常小心動脈硬化 老人動脈硬化的防治

   動脈硬化是動脈的一種非炎症性病變,可使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腔狹窄。

老人行為異常小心動脈硬化 老人動脈硬化的防治

    動脈硬化的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     據對北京地區35歲以上的70萬人的調查顯示,冠心病和腦出血的發病率每隔10歲增高3倍,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速度也加快。     在性別上,女性在絕經期前由於受卵巢激素保護,很少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很少得冠心病和發生心肌梗死。50歲以前心肌梗死的男女比例是9:1;但是50歲以後,女性卵巢功能萎縮,心肌梗死病人也隨之增加,60歲時男女比例為3:1;到70歲時,男女患病的比例接近1:1。此外,有動脈粥樣硬化家族史的人也容易患病,且發病年齡較早。     雖然家族遺傳因素、年齡和性別是不可改變的,但它們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病中並不占主要地位,更重要的還在於後天因素的作用,包括:高血壓、血脂異常、吸煙、糖尿病、肥胖、運動太少、心理緊張等,這些後天因素被稱為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而具有這些危險因素的人群被視為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人群。     老年人行為異常小心動脈硬化
  如果家裡老人有出現以下這些異常行為,就應該引起注意:     1、感情異常     腦動脈硬化早期易激動,缺乏自制力,隨著病情的加重會逐漸出現表情淡漠,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對人缺乏熱情。容易激動,有時無故悲傷或嬉笑、焦慮、緊張、多疑、恐懼。對工作有時消極怠工,有時歡快積極。     2、神經衰弱     腦動脈硬化早期多呈現一種神經衰弱的症狀,醫學上稱為“動脈病性神經衰弱”,表現為頭痛、頭暈、頭部有緊箍和壓迫感,有耳鳴、嗜睡等症狀,記憶力減退,容易疲勞。     3、判斷能力低下     常表現為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想象力降低,處理問題不果斷,往往要靠別人協助處理,對突然出現的生活瑣事表現驚慌和憂慮。     4、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表現為皮膚劃紅症(皮膚被抓劃後可發紅並隆起),手腳發冷,全身及局部發汗,頭發早白、早禿。     5、行動異常     腦動脈硬化中後期可出現走路及轉身不穩,表現為步態僵硬、緩慢或行走不穩。     6、癫痫痙攣發作     局限性癫痫是腦動脈硬化後期的常見症狀,主要表現為身體某部位發生陣發性、痙攣性抽搐。有的病人可出現不自主的運動。嚴重者可因腦動脈硬化出血、血栓形成而出現昏迷癱瘓等。     老年人動脈硬化的防治     動脈硬化是一個“溫柔的殺手”,不一定哪天就突然發作,引起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腦梗塞、血管性癡呆、腦血栓形成、腦出血、腎動脈硬化、四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等嚴重疾病,所以防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1、飲食調理:飲食的總熱量不宜過高,以維持正常體重為度,盡量避免過多進食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內髒、肥肉、蛋黃、鳗魚、墨魚等。為補充蛋白質,可選食低膽固醇食物,如牛奶、蛋白、魚肉、瘦肉、雞肉、鴨肉等,每日進食膽固醇的量應小於300毫克。對於體重超重者(超過標准體重的20%),要控制食量,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另外,香菇、木耳、海帶、紫菜等,能夠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宜經常食用。     2、適當運動:參加一定的體力活動,對預防肥胖、鍛煉循環系統的功能和調節血脂代謝均有益處,是預防動脈硬化的一項積極措施。體力活動的量應根據自身狀況、活動習慣和心髒功能狀態來確定,以不過度增加心髒負擔和不引起不適感覺為原則,體育活動要循序漸進,不宜勉強做劇烈運動。提倡中老年人散步,每日1小時左右,可分次進行;也可做保健操、打太極拳等。     3、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勞累;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要有規律,防止生活無度。     4、戒煙限酒:堅決戒除吸煙,可飲少量低度酒,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提倡每天喝茶(綠茶、紅茶均可)。
熱門文章
氣溫驟降 准媽媽當心血壓升高

血壓高,還是血壓高……這兩天,醫院產科門診來了不少血壓高的孕婦,近一周就有十多位。&ldqu

如何安排自我測壓時間?

高血壓病患者為了掌握血壓情況及自我判斷降壓藥物的療效,應該經常在家中自測血壓。現已證實自測血壓比診所測壓能更客觀地反映血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