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科疾病 >> 其他常見疾病 >> 其他綜合 >> 防治心衰 從控制高血壓做起

防治心衰 從控制高血壓做起

  1959年,第一次全國高血壓調查,15歲以上成人患病率為5.11%;

防治心衰 從控制高血壓做起

  1991年,第三次全國高血壓調查,15歲以上成人患病率為11.19%。

  ?我國35~74歲人群中高血壓患病人數接近1.3億。

  結論:我國高血壓患病率不斷攀升,已成為世界上高血壓危害最嚴重的國家。

  ?90%心衰病人在心衰前都存在高血壓,高血壓病人發生心衰的危險性增加2~3倍。

  結論:高血壓是心衰的一個重要基礎病因。高血壓病程越長,血壓控制越差,出現心力衰竭的危險性越大。

  ?2003年,我國10個省市心衰調查組調查了年齡在35~74歲人群,心衰患病率為0.9%。

  結論:隨著年齡增高,心衰的患病率顯著上升。

  生活實例:高血壓怎麼會與心衰“牽手”

  隱性心衰?心功能不全?聽到醫生的診斷,吳先生一下子慌了神。在他的概念裡,心衰就是“不行了”,一點症狀也沒有,怎麼突然就被判了“死刑”呢?一定是醫生弄錯了!

  “你別急,問題沒有你想象得那麼嚴重。”醫生笑著對吳先生解釋道;“你是老高血壓病人了,以往血壓控制得不錯,但近年來由於工作繁忙,經常忘了吃藥,也很久沒來復診,導致血壓長期升高。心髒長期在‘高壓’狀態下工作,負擔很重,起先還能對付一陣,漸漸地,心髒變大變薄,收縮功能降低,導致心功能不全,也就是隱性心衰。再不注意,就會出現心力衰竭症狀。”

  “我還有救嗎”吳先生焦急地問。

  “當然有救。現在,你必須積極降血壓,並服用專門對抗心衰的藥物,只要遵照醫囑,定期隨訪,心髒功能會發生逆轉。”

  吳先生不敢怠慢。一年以後,他的心功能明顯好轉。

  事實上,在高血壓病人中,像吳先生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還有不少病人至今仍蒙在鼓裡,他們的心功能其實已經出現了問題。眾所周知,高血壓會導致卒中、冠心病,但很少有人將高血壓與心衰聯系在一起,這與心衰的發病歷程有關。

  高血壓最早影響心髒的左心室舒張期功能,早期病人可以沒有臨床症狀,只有心悸症狀,其他症狀不明顯。但通過一系列檢查可以得知,這一階段稱心功能不全。一般起病數年至十余年之後,病人才會出現典型的心衰臨床症狀,這一階段稱心衰。病人開始在勞累、飽食和說話過多時發生氣喘、心悸、咳嗽,以後呈陣發性發作,常在夜間發生,並有痰中帶血等。嚴重時,血壓可驟然升高,發生腦水腫。反復或持續發作的左心衰竭可影響右心室功能,從而發展為全心衰竭,出現尿少、下肢水腫、腹水和紫绀加重等症狀。

  心力衰竭不是終末期心髒病

  以往,在老百姓的概念中,心衰就是終末期心髒病,是“沒救”的代名詞,這是一種很普遍的認識誤區。事實上,心衰是一種綜合征,指由於心肌收縮和(或)舒張功能障礙,使心髒泵血功能下降,不能滿足機體代謝需要的病理過程。各種病因所致的心髒病最終都會導致心衰,但心衰並非終末期心髒病,由於人體有一定的代償功能,心衰病人早期可以處於無症狀階段,即心功能不全階段。若防治不及時,將進展至有明顯症狀的心衰階段。

  相比之下,心衰病人的預後確實較差,但這並不代表“沒救”。心衰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心衰病人應堅持專科門診隨訪,因為很多病人對自身病情處於不知情階段,以至於就診時就已進入比較嚴重的階段,最終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另有一些病人雖然診斷明確,但治療方案存在問題,如沒有及時應用有效藥物及應用劑量過小等,使治療沒能達到最佳水平。因此,心衰病人在病情穩定時仍需每隔二三周到心衰專科門診就診,以便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使病情得到穩定,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防治心衰,從控制高血壓做起

  如前所述,高血壓是心衰重要的基礎病因,因此,防治心衰,應從控制高血壓做起,具體如下:

  1、嚴格、長期、有效控制血壓,是延緩和預防心功能不全和心衰的重要手段,也是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重要前提。所謂有效控制血壓,是指通過藥物或非藥物治療手段,將血壓控制達標,即收縮壓/舒張壓≤140/90毫米汞柱。同時,降血壓也是終身治療,有很多沒有控制好血壓的病人是在多年後查體時才發現心髒已經擴大。

  2、高血壓本身也能加速動脈硬化進程,使冠心病發病危險性增高,而後者是心衰的另一重要基礎病因。因此,為預防或延緩心衰發生,必須糾正高血壓病人伴隨的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如生活方式、肥胖、吸煙、糖尿病、血脂異常等。

  3、由於在心衰代償期,症狀可以十分隱蔽或不典型,而在出現明顯臨床症狀時,心功能減退已相當嚴重。因此,盡早檢出症狀性和無症狀性心功能障礙,並進行准確的臨床評估並及時治療,對改善預後有重要意義。高血壓病人應定期至專科門診進行全面檢查,了解自己的血壓控制情況、伴隨的其他心血管高危因素或疾病,並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這對預防和延緩心衰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捉拿心衰的武器

  1.定期檢測血壓

  高血壓病人不管有無臨床症狀,都應定期(2~4周)到醫院檢測血壓控制情況,並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調整降壓藥物。由於有些病人存在白大衣高血壓現象,因此,病人在家自行檢測血壓也是值得推薦的一種方法,測量血壓的時間宜選擇在每日服用降壓藥物之前。

  2.常規心電圖檢查

  常規心電圖檢查對了解高血壓病人有無左室肥厚,是否合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義。高血壓病人每半年左右可以隨訪一次心電圖檢查,若有胸悶等不適時,可以隨時增加檢測次數。

  3.胸片

  胸片檢查有利於了解心影大小,早期檢出心髒是否擴大或有心衰表現。

  4.心髒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

  心髒彩超是了解有無左室肥厚、左室收縮功能不全的重要手段,沒有其他危險因素的普通高血壓病人,應每兩年進行一次心超檢查,有利於早期檢出心衰。若血壓控制不佳或已合並心功能不全,應每半年或一年隨訪心超,以及時了解心功能不全的進展。心超顯示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40%提示心髒收縮功能不全。

  5.血生化檢測

  很多高血壓病人同時伴隨肥胖、血脂異常或糖尿病等危險因素,心肌缺血的危險性相應增加,最終將促使心衰發生。因此,高血壓病人應每年進行血脂、血糖的檢測,有利於上述高危因素的早期檢出,以便早期給予嚴格控制延緩動脈硬化進程。對已存在血脂、血糖異常的高血壓病人,血脂、血糖檢測的次數也應根據具體情況增加。同時,每年進行肝腎功能檢測有助於了解有無存在高血壓的靶器官損害。

  6.其他

  高血壓病人若懷疑有心衰存在,還可行心肌核素顯像檢查。對合並有心絞痛的病人,可積極行介入或外科治療糾正心肌缺血,延緩心衰的發生。

熱門文章
病毒性心肌炎各期心電圖特點

   發病1個月以內的早期心肌炎心電圖改變常見有3類:   (1)房室傳導阻滯,占40.3%(多為Ⅰ

心力衰竭吃什麼東西

心衰是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的一種疾病,專家介紹說:每日補充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油可以降低心衰病人住院率和死亡率。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