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嚴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壞死。發生心肌梗死的病人,可有劇烈的胸痛、急性心衰、休克、意識障礙、嚴重心律失常等症狀。
■疑惑一:發生了心肌梗死,是否就意味著心肌發生了不可逆的壞死?
解答:動物實驗結果表明,冠狀動脈閉塞少於20分鐘時間,如能重新發生心肌再灌注,心肌內未發現壞死。如冠脈閉塞後,在短時間內及時采取再通,可使冠脈及早發生再灌注,心肌的缺血性損傷完全是可逆的。但如閉塞時間延長至40分鐘,則可發現心肌出現大片壞死,然而,在邊緣區相對缺血的心肌組織內,在重新發生再灌注後,仍可看到被挽救存活的心肌組織。若將閉塞時間延長至3小時,則缺血的絕大部分組織的損傷是不可逆的,50%-60%的心肌組織發生壞死,但與閉塞24小時的情況相比,仍有相當數量的心肌組織能被挽救。閉塞24小時將使80%-90%的心肌發生不可逆性壞死。
在心肌梗死發病6-12小時內開始溶栓者,均可挽救瀕死的心肌,進而使死亡率顯著降低。
■疑惑二:患了急性心肌梗死都會發生嚴重的疼痛嗎?
解答:大約70%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以疼痛為主要症狀,並且這種胸痛較一般心絞痛發作劇烈而持久。疼痛部位除以胸骨後、心前區等為主外,約10%的病人胸痛可波及劍突下或上腹部,易被誤診為胃痛。
約1/3-1/4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無疼痛發作,即無痛型心肌梗死。此型心肌梗死的發病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因此認為,無痛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一個特點。由於無痛型急性心肌梗死常可被漏診或誤診,並發症發生率及病死率較高,應加以重視。凡是老年人突然出現持續或頻繁的胸悶、憋氣、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適、惡心、嘔吐、冷汗、面色蒼白、氣促、心力衰竭或血壓下降、休克、心律失常、昏厥及意識障礙等,均應警惕有無痛型心肌梗死的可能,應及時做心電圖,測心肌酶,必要時心電監護。
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均有3.3%-34.4%和3.4%-17.9%的病人,分別以心力衰竭或休克作為起病時的主要臨床表現。
急性心肌梗死時,以胃腸道症狀為主要表現者也相當多見,約占30%左右。病人發病早期常有惡心、嘔吐、腹瀉、呃逆、腹痛等症狀,易被誤診為急性胃炎、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或其他胃腸道疾病。此外,還有1.7%-6.8%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以昏厥或昏迷為主症發病,猝死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種臨床表現。
■疑惑三:老年人心肌梗死為什麼常有誤診和漏診?
解答:目前,我國冠心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老年人心肌梗死的患病率也日趨升高,成為老年人常見的心髒病,但其誤診、漏診率也常高達38.1%。其主要原因有:首次發病,病人往往對疾病認識不足,未能及時就診;老年人前驅症狀多不典型,易誤診為其他系統疾病,且有不少為無痛者,無痛者的比例常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大於80歲高齡患者,無痛性心肌梗死發病率高達60.69%;並發症、夾雜症較多,在急性期,並發症占90.3%,更增加了症狀的不典型和復雜性;復雜性心肌梗死較多,約占23.9%心電圖缺乏特異改變和症狀不典型易被醫生忽略;小灶性或非穿透性心肌梗死的心電圖及臨床診斷確有一定困難;個別穿透性心肌梗死既無心絞痛,也無異常心電圖所見,而在屍檢中得以證實。
■疑惑四:怎樣預防心肌梗死?治愈後還會再發生梗死嗎?能預防嗎?
解答:減少和消除危險因素。冠心病二級預防原則——ABC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絕對不搬抬過重的物品。放松精神,愉快生活,保持心境和平,對任何事情要能泰然處之。洗澡要特別注意,不要在飽餐或饑餓的情況下洗澡,水溫最好與體溫相當,冠心病程度較嚴重的病人洗澡時,應在他人幫護下進行。氣候變化時要當心。
急性心肌梗死經過積極搶救,壞死的心肌逐漸被疤痕組織代替,但是引起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動脈粥樣硬化並沒有減輕,各種危險因素還可能在起作用,再次心梗的危險依然存在。預防方法如下:應用β-受體阻滯劑預防再梗和猝死率,死亡率較對照組下降20%-40%;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藥,門診隨訪,觀察病情,調整用藥;減輕精神壓力,增加生活樂趣;急性心肌恢復後,病情平穩,又出現心絞痛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防止再梗。
早睡早起身體好,讓人神清氣爽,帶來一天好心情。但對心血管病患者來說,早起後不注意保健,同樣對健康不利,以下5個細節值得重
概 述 造成高血壓發病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和患者自身的體質密切相關,一些患者天生的性格急躁,心髒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