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體受到外來傷害時,也會引發心律失常,下面這3種比較常見。
1.電擊傷
可由直接接觸電源、處於高電壓或超高電壓的電場下以及雷雨閃電等電擊所致,一般通過人體電流量超過50~80 毫安時,即可直接作用於心肌,導致心室顫動性心律失常和呼吸麻痺等致命性電損傷。
2.全身性凍傷
是指在低溫情況下,由於機體過久地暴露在寒冷環境中,使體溫過度下降所致的全身性嚴重損傷,又稱凍僵。當寒冷作用超過人體正常的體溫調節功能時,體表溫度開始下降,隨後內髒和組織溫度下降而導致功能障礙。據報道,當肛溫降至32℃以下時,可發生心動過緩或心房顫動;當肛溫降至29℃以下時,可發生心室顫動阈值下降;當肛溫降至26℃以下時,可發生心室顫動和心髒停搏。
3.創傷
是指機械力作用於機體而造成的組織破裂和功能障礙,常見於交通事故、工傷、社會治安事件和日常生活意外等。創傷時因為心髒直接受傷、疼痛、失血、心理應激性反應、創傷部位引起的心髒自主神經反射和全身神經內分泌系統反應等因素,有較高的心律失常發生率,有報道顯示可達86.8%,其中以窦性心律失常最為常見,其次為室性期前收縮和房性期前收縮,嚴重者可致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和心髒停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