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血壓,這 4 個問題,你注意到了嗎?
血壓,大家都非常關注的指標,也是我們人體四大生命體征之一(血壓、體溫、心律、呼吸),血壓的測量是必須的檢查項目。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量血壓更重要,包括很多人家裡都有電子血壓計,以前講過測量血壓的姿勢,除了這些,大家還關系很多細節,比如,用左手還是右手,吃藥前還是吃藥後。
今天,就解答一下大家問的比較多的幾個問題。
坐著量?躺著量?
一般來說,臥位血壓與坐位理論上有一定差值,主要是國內測量血壓,要求「三點一線」,即心髒、肱動脈和血壓計 0 點在同一水平,但是臥位時,由於為了保證「三點一線」會使血壓計側彎致讀數誤差。
有報道坐位測量的舒張壓較仰臥位高 5 mmHg,收縮壓臥位高於直立位 8 mmHg,而且各種報道不一,目前沒有發現明確的、有意義的差異。
所以目前指南中對血壓測量的體位也沒有明確的規定,通常認為測量血壓時,只要病人測量的上臂放在心髒水平,則可以取坐位、臥位,甚至根據需要取站立位。
為了方便,臨床中大部分采取坐位。建議患者在監測時,也盡量以坐位的血壓為准。
用左手?用右手?
左右手肱動脈測量血壓時,因為右肱動脈為主動脈第一分支,左肱動脈為第三分支,消耗能量較右手多,故血壓偏低,右手才能更接近主動脈側壁單位面積上的壓力。臨床中目前普遍以右手血壓為主。
健康人兩上肢血壓可有 5~10 mmHg 的差異,同時約有 20% 的正常人,左右上臂血壓差別>10 mmHg(稱為臂間血壓差異),因此推薦第一次檢查時應測量左、右兩側的上臂血壓。當左右上臂血壓不一致時,采用數值較高側手臂測量的血壓值為准,並且在觀察血壓變化時,以固定的手臂為准。
但若臂間血壓差異持續 >20 mmHg 時,高度提示血管病變,如主動脈弓縮窄及上肢動脈閉塞、大動脈炎、動脈畸形、嚴重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夾層累及鎖骨下動脈等,此時應及時就診,請醫生進行進一步檢查,明確原因。
吃藥前?吃藥後?
服用降壓藥物肯定會影響患者的血壓水平,關於服藥和測量血壓時間怎麼安排,目前的觀點如下:
在診斷為高血壓之前,應先測量血壓以便對血壓進行可靠的評估,為後續治療提供指導;如果患者已經自行服用藥物,應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停藥一段時間之後,進行測量血壓。
比如氫氯噻嗪,其半衰期是 15 小時,如果要徹底消除其對人體的影響,應至少停用該藥 75 小時,約 3 天時間。所以,當大家發現血壓升高時,先去就醫,不要自行服藥,以免對後續的治療造成干擾。
已經確診了高血壓,並長期服藥者,此時測量血壓主要是評估服藥後血壓控制情況,以便進一步調整降壓藥,所以此時應該正常時間服用藥物,同時測量每日不同時刻的血壓,如早、中、晚,這樣更加充分了解血壓的控制情況。
部分藥物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如哌唑嗪,擴張血管,用藥後突然站立,會導致回到心髒的血液明顯減少,出現低血壓症狀,如頭昏、站立不穩等,此時應加測站立位的血壓水平,有條件的加測動態血壓。
人工測?電子測?
目前主要有台式水銀血壓計和醫用自動電子血壓計兩大類,對於患者在家中監測血壓,現在推薦的是電子血壓計。
主要是台式水銀血壓計中的水銀對人體和環境有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使用是應特別小心水銀洩漏的問題,應該至少每半年進行清洗和校准;
經過國際標准驗證的醫用自動電子血壓計可以自動提供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心率和測量時間,操作簡單,減少因為人的主觀因素造成的測量誤差。
認證標准有:英國高血壓協會(BHS)、美國醫療儀器促進協會(AAMI)。
自動電子血壓計的另外一個優點是能夠儲存數據供以後分析使用。
關於准確性,目前研究也未發現電子血壓計的准確性差於台式水銀血壓計。所以推薦高血壓患者,在家中監測血壓時,使用電子血壓計。
心肌肥大通常由高血壓或基因問題所致,持久的心肌肥大會導致心肌收縮力下降,心力衰竭。 研究人員發現,在心
你身體硬朗,平時很少感冒;你思維敏捷,記起電話號碼來一點也不含糊;你精力充沛,伴著香煙、濃茶就能熬上半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