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樂樂總是指著胸口向媽媽嚷嚷說:“這裡痛……”媽媽嚇了一跳,連忙帶樂樂到醫院看病。兒科醫生了解了樂樂的情況後,讓他進行了心電圖、心肺X光、血清等系列檢查,最後確診為心肌炎。
樂樂的媽媽很疑惑:“孩子明明就是感冒了,怎麼幾天不到就折騰出心肌炎了呢?而且這個心肌炎也似乎沒什麼症狀,如果不是樂樂說‘胸口痛’,我們可能還不知道呢!”
▲家長對於孩子的所謂“感冒”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原因:心肌炎的“元凶”是病毒
對於樂樂媽媽的疑問,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兒科主任崔其亮教授解釋說,在小兒中,心肌炎以病毒性心肌炎發病率較高,其危害性也較大,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元凶”是病毒,最常見的一種是稱為“柯薩奇”的腸道病毒,其他還有一些能引起呼吸道和腸道疾病的病毒,如腺病毒和埃可病毒,也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對心髒產生損害:一種是病毒進入機體後,隨血流到達心髒,直接進入心肌細胞,對細胞形成破壞;另一種是病毒進入機體後,誘使機體自身產生一些傷害心肌細胞的物質,使心肌細胞受到損傷。
像樂樂的情況,很可能就是感染病毒後,雖然只是表現出感冒症狀,但實際上這時病毒已經悄悄潛入樂樂的血液裡,一步步向樂樂的心肌進逼。
特點:起病前常有感冒腹瀉症狀
崔其亮說,心肌炎分三種類型:一般型、暴發型、隱匿型。
一般型: 起病前1~2周常有呼吸道或腸道感染史,如感冒、腹瀉等,然後出現胸悶、氣短、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去醫院檢查可能會發現心髒擴大,心音低鈍或心律不齊等體征。崔教授說,樂樂便是屬於這種類型。
暴發型: 起病常常沒有任何先兆症狀和體征,來勢凶猛,臨床常表現為突然抽風,醫學上稱為“阿斯綜合征”,這是由於病毒性心肌炎導致心髒向外泵血減少,腦缺血缺氧而引起的抽風。暴發型還可以表現為突然心力衰竭、血壓突然降低而出現心源性休克等。
隱匿型: 起病時沒有明顯的呼吸道和腸道感染的前驅病史,常在勞累後出現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時,才發現心髒擴大、心功能減退。
崔其亮說,臨床上最常見的起病方式為一般型,但暴發型和隱匿型對患兒的威脅最大,要引起家長和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
診斷:心肌炎不能單靠心電圖
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兒科醫師譚小華說,對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除了注意上述表現外,還可借助心電圖和血生化檢查。心電圖上如果出現了心律失常的表現,就要考慮有心肌炎的存在,如能結合臨床症狀和體征,對診斷就更有意義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絕不能單憑心電圖上的心律失常來診斷病毒性心肌炎,否則就會將部分單純性心律失常誤診為病毒性心肌炎,這會在無形中給患兒和家長增加精神和經濟負擔,造成許多不必要的住院、檢查、治療、休學和缺勤,除經濟損失無法估計外,還引起許多家庭的無謂驚恐。許多醫生還將心髒的室性早搏(簡稱室早)作為心肌炎診斷的依據,事實上兒童和青少年出現室早者可達50%之多,不足以作為心肌炎的診斷依據。
“樂樂的例子告訴廣大家長,對於孩子的所謂‘感冒’不應掉以輕心。”譚小華提醒說,每年春季日夜溫差變化大,小兒極易感冒,一般感冒時,服些藥,多喝水,休息一下就會好,因而常不被人們重視,可是有些感冒比較特殊,得病後很痛苦,有的小兒還可因此而喪失性命,這種“感冒”其實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前期症狀。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感冒切不可忽視,要注意休息和治療,當疑有病毒性心肌炎時,千萬不能像樂樂媽媽那樣在家隨便給孩子用藥,而應立即將小兒送醫院,以便早期治療診斷。
治療:能不能運動視病情而定
小孩得了心肌炎該如何治療呢?崔其亮指出,治療方面主要包括安靜臥床、補充營養和藥物治療等幾方面。除少數人外,大多數急性心肌炎病人,經適當治療後都能完全恢復正常。在醫生的治療下,樂樂的心肌炎很快就得到了控制。這時,樂樂媽媽不免又生出了新的憂慮:聽說得了心肌炎的小孩以後都不能運動了,那樂樂重新上學後體育課怎麼辦呢?
對此,崔其亮說,患心肌炎後還能不能運動,要根據各人病情的輕重緩急來定。
處於心肌炎急性期的病人,應限制體力活動,不過也應避免長期臥床。長期臥床會對機體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的會使循環血量減少,血黏度增加,並發下肢血栓形成,血栓脫落,可造成致命的肺栓塞。
輕型心肌炎病人,在退熱、心率和心律恢復正常以及心髒功能改善後,可參加10~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步行。鍛煉3個月後,如果步行時的心率能達到本人最大心率的65%時,則還可參加一些其他有氧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和做體操等,但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運動前應做5~10分鐘的准備活動,活動後還應有5~10分鐘的整理運動,以避免因突然停止運動可能引起的頭暈虛脫症狀。
晚上10:00,56歲的於先生走步鍛煉後回家看電視。據他自己回憶,當時半睡半醒,想起來喝水,身子卻突然不能動,整個人碰到
摘要:慢性心衰病人同健康人相比呼出的一氧化氮水平要低。(IntJCardiol2000;7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