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BR>
我是患者的孫女,爺爺周五要進行手術。我雖然也學醫但今年才大一並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更好的護理,希望可以給我一切好的建議,基礎的護理方法我都學習過,但是具體到病情需要什麼特殊的護理方式我就不知道了,希望得到指點
第一次問題補充:我更多的是想了解日常護理方面的東西
這些理論我從書上都已經知道了,而且我相信主治醫生在手術結束後也會進行進一步的講解,但日常應該注意什麼,這是我主要要咨詢的內容,謝謝
永久性心髒起搏器並發症的家庭防護摘要對43例安置永久性心髒起搏器患者進行需求調查,分別有65%及77%的患者將了解起搏器並發症及家庭防護列為需要了解。有74%的患者將有關以上知識的問題列為最關心,最擔心的問題。針對上述調查結果,討論了有關起搏器術後並發症並進行分析,並列舉了相應的家庭防護對策,此舉將起到保證患者術後生活質量,提高護理質量的作用。關鍵詞起搏器並發症家庭防護永久性心髒起搏器是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髒起搏和傳導功能障礙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在安置術後可能會出現一些並發症和起搏故障。這是患者最擔心又最缺乏知識的一部份,如何讓患者在家庭中能了解並防護這些並發症,最大限度地降低傷害,同時,正確地認識起搏器,減少不必要的顧慮。是護理人員必須掌握並向患者宣教的保健知識。1一般資料本組發放安置永久性心髒起搏器患者需求問卷調查表43份,調查人數43人,43人中將“了解起搏器並發症”一項列為需要者28人,占總數的65%。其中列為最需要9人,占21%。將“了解起搏器並發症家庭防護”一項列為需要者33人,占總數的77%,其中列為最需要14人,占33%。在患者填寫的“您目前最關心,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一項問題中,有32人提到了有關起搏器並發症急救及養護方法方面的問題,占總數的74%。2起搏器術後常見並發症2.1心律失常可發生於安置起搏器的任何時期,特別在早期。由於電極移位、心內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及性能不同等原因。其中,日常生活中起搏器受外界電磁場干擾時也會引起心房或心室觸發型起搏器誤被外界信號觸發而引起心動過速。2.2電極移位及導線斷裂多發生於術後一周內,24小時內尤易發生。可由於右心室過大、電極在心腔內張力過大或突然活動牽拉及體位改變。移位後可表現為起搏失效。此外,由於上肢經常做規則擺動(如某種鍛煉)在鎖骨下及第一肋處常可引起導線斷裂及絕緣層破損,以至產生局部肌肉因漏電而抽動,甚至完全起搏失效。如果導管電極張力擴大,電極靠近膈面室壁,可刺激膈肌與心髒同步收縮,出現與起搏脈沖頻率一致的呃逆和胸腹局部抽動,使病人肌肉跳動,無法安寧2.3起搏阈值增高安置起搏器術後1~2周阈值可增高2~3倍,一月後可穩定在初始阈值的2倍,稱生理性阈值升高。這是由於電極心內膜接觸點炎症水腫所致。若在此期後阈值仍很高,則數不正常阈值升高,多是電極位置不佳與心內膜接觸不良的結果。2.4感染及皮膚壞死為常見的並發症,局部感染可因埋藏囊腔積血、炎症感染或膿腫形成,高齡及瘦弱病人因皮下組織菲薄,可招致起搏器磨破皮膚而感染。全身感染較少見,但由於心腔內電極易損傷心內膜,故可能引起嚴重的感染性心內膜炎。而皮膚壞死多發生於術後早期,消瘦的病人更容易發生。如起搏器系統埋藏過淺,皮囊張力擴大,引起局部皮膚缺血壞死,或由於外傷引起局部皮膚炎症侵犯,均可導致皮膚壞死破潰或感染。2.5起搏系統故障起搏線路不良、電池不足、連接故障、絕緣損害、電極移位及患者本身心髒低信號、高阈值均可引起起搏失效或心律失常。常見的系統故障有:脈沖發放故障指脈沖不規則或無脈沖脈沖奪獲障礙指有脈沖但不能奪獲心髒感知功能障礙起搏器不能感知自身心律,出現競爭心律,稱感知不良。起搏頻率奔放由於電子元件失效或電池耗竭,線路不穩,使脈沖頻率突然增速而引起加速型心動過速,如引發室顫可致病人死亡。2.6心功能減退如果患者原來就患有缺血性心髒病、心肌病,心功能比較差,這些疾病並不隨著安裝起搏器而消失,反而有進一步加重的可能。安置起搏器雖然解決了患者心髒傳導上的問題,但它畢竟不同於正常生理狀態下的心髒興奮收縮,因而會導致心功能減退。2.7人工心髒起搏器綜合症見於心室起搏的患者,由於房室收縮不同步,可使心室充盈量減少,心搏量減少,血壓降低,脈搏減弱,患者出現心慌、血管搏動、頭脹、頭昏等症狀。2.8肢體功能障礙由於術後患者對起搏器不習慣,或是切口處疼痛的原因,使患者過度約束肢體活動,長此以往,引起肢體肌肉廢用性萎縮,關節韌帶粘連,影響正常的肢體功能。3起搏器並發症的家庭防護對策3.1術後24h內絕對臥床,禁止翻身。術後一周內患側肢體制動,並要加強觀察,及時發現患者異常的心律變化,在術後恢復期進行肢體功能鍛煉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患側肢體做劇烈重復的甩手動作,患側肩部負重及從高處往下跳。如果出現肩部肌肉抽動,應引起重視,疑為導線脫離,此時應立即來院就診,不應延誤時機。術後早期應保持局部敷料清潔干燥,如有敷料碰濕或脫落要及時更換。同時指導患者進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在拆線後仍要保持局部皮膚清潔,不穿過緊的內衣,若術後出現局部紅腫痛,甚至皮膚潰破,此時不宜讓患者在家中自行處理,應去醫院就診。若同時還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則更應考慮感染的可能,須及時處理,以免引起更嚴重的感染。3.2術後教會患者自探脈搏,是自我監測起搏器工作情況即簡便又有效的方法。術後監測脈搏應該保證每天在同一種身體狀態下。如每日清晨醒來或靜坐15分鐘後,監測脈搏應該堅持,尤其在安置初期及電池壽命將至時,初期探測脈搏可了解起搏情況,末期探測則可及早發現電池剩余能量。一般來說,每日正確探測脈搏,連續一周以上,每日脈搏比以前慢了7次或以上,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到醫院檢查的時間,一般一月內每二周一次,3個月內每月一次,這是因為,早期起搏器阈值不穩定,需要及時調整。引起起搏阈值升高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電極位置的關系,睡眠不足、飽餐、抗心律失常藥物、高血壓等因素均可引起。因此術後患者應保持良好情緒,保證有規律的生活及作息制度,避免不良因素的影響。3.3一般來說安置起搏器術後患者原有的頭暈乏力等症狀會隨之改善,但如果術後持續出現上述症狀,尤其是心室起搏患者,應到醫院診查,是否發生了人工心髒起搏器綜合症。此診斷必須謹慎,須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更年期綜合症等加以區別。一旦確診症狀明顯則需要更換心房同步或房室順序起搏器。安置起搏器術後是否應該繼續服藥取決於患者原有疾病的病情發展。起搏器只是解決了心髒傳導上的問題,如果原來心功能較差或伴有其他心髒疾患,仍應根據病情堅持服藥,這樣可以有效地維護心功能,降低起搏器本身對心功能的影響。3.4術後早期進行肢體功能鍛煉有利於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切口愈合。應說服患者,消除其顧慮,一般在拆線後即可開始鍛煉計劃。早期可能會有輕微的切口疼痛,當這屬正常現象,在出院回家後仍應堅持下去。鍛煉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操之過急,逐漸加大幅度做抬臂,擴胸或“爬牆”等運動,直到手臂可舉過頭頂摸到對側耳垂,盡早恢復正常肢體功能,是提高患者術後生活質量的保證。3.5一般來說在患者出院後起搏器的工作已趨向穩定,很少有並發症會突然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多病人時常擔心起搏器會突然故障或停止工作,因此必要的解釋是解除其心理壓力的關鍵,要向患者說明起搏器的能量是電池輸送的,電池內的電是不可能突然用空的,它只會慢慢消耗。因此即使電力不足,起搏器也只會慢慢停止工作,患者的心率逐漸減慢,不至於突然停搏。但有時也會發生一些意外情況,當患者無意中近入了高壓電磁場或不小心超越了手提電話與起搏器的安全距離時,患者就可能出現一些全身異樣的感覺。嚴重情況下可能會引起心律失常。此時應指導患者不必驚慌,應立即移開手提電話,離開所處之地。一般情況下起搏器會很快恢復正常的。在某些意外情況下,起搏器遭到嚴重的撞擊,或患側肢體過度負重時,起搏器可能會出現工作異常,甚至導線斷離。此時患者可有不同不同程度的不適感。嚴重的起搏器依賴患者可能會重新出現黑朦眩暈等症狀。自探脈搏發現心律減慢至正常以下。此時應立即停止活動,將患側肢體制動,並攜帶好起搏器卡(上面記載著起搏器的植入時間,類型等重要資料),爭取盡快地趕到醫院,接受醫生的檢查。4小結安置永久性心髒起搏器後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並發症,有一些並發症是可以通過加強自我防護來避免的,患者在這一方面有很強的知識需求。因此護理人員有責任將這些知識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一旦患者掌握了這些知識一方面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顧慮,以積極正確的心態面對今後的生活,另一方面讓患者了解一些防范措施,可主動地預防意外情況的發生。即便發生異常情況,患者也可以基本辨識,從而爭取治療時間,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宣教時須因人而宜,對於起搏器的並發症的專業知識不應過多宣傳,應將重點改在預防保健措施方面,語言措辭應有鼓勵性及安慰性,以免造成患者過度緊張,反而影響其情緒。總之,普及起搏器並發症的家庭防護措施是提高患者術後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之一。護理人員把握分寸,適時宣教,滿足患者在這方面的需求,既讓患者獲得了知識,也提高了醫療護理質量。
這項歷時6年、入選25620名患者的大型多中心臨床試驗匯集了40個國家、733個研究中心參與,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關
肺動脈高壓總的治療目標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生存率。為達到治療目標,較好重要的是病因治療。先天性心髒病合並肺動脈高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