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血液重量占體重的6%~8%。而小兒則為8%~10%。但是小兒心髒的收縮力量卻比不上成人,必須加快博動,保證供應。胎兒的心跳大約140次/分。血液流經心髒或大血管時,會引起心房、心室等結構的震動,但一般聽不到震動的聲音。如血容量增多,血流加速,這種震動就會發出聲音。
近年來,用靈敏的超聲技術發現部分小兒由於瓣膜發育不完善,心髒收縮時,房室間可產生輕微返流而引起聲音。它們雖稱為雜音,但不伴有任何心髒血管的病變,醫生常稱之為“生理性雜音”。 生理性心髒雜音傳地范圍局限,音調一般較低、柔和。小兒吃飯、睡覺、各種活動和發育都沒有異常,將來也不會有影響。據統計,一半以上的健康兒童可有生理性雜音。小兒生理性雜音一般最早出現在乳兒期2~3贈的兒童增多,3~7歲最多。隨著年齡增長,器官功能漸趨成熟,心髒瓣膜功能完備,生理性雜音會自然消失。 小兒心髒雜音絕大部分是生理性雜音。也有少數是由疾病引起的。如發熱、貧血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小兒,因為缺氧、血液粘稠度減低等原因,血液流速加快,雖然心髒本身沒有異常,也會產生心髒雜音,這種雜音稱為“功能性雜音”。當原來的疾病治愈後,雜音也會隨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