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或亞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驅症狀,病人可有發熱、疲乏、多汗、心慌、氣急、心前區悶痛等。檢查可見期前收縮、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谷草轉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電圖、X線檢查有助於診斷。治療包括靜養,改進心肌營養、控制心功能不全與糾正心律失常,防止繼發感染等。
心肌炎多數是由感染引起的,但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疾病所致。不管何種病因,心肌的變性病灶總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病灶通常最終由疤痕組織代替,所以在局灶性變性之後,總有局部的纖維化。由於心肌的炎症反應,對心肌內小血管的損傷,和由於免疫機制的產生,可出現冠狀動脈小分支病變,心髒神經病變和心髒收縮過度狀態。如當心室的小動脈被阻塞時,則導致心肌供血不足,收縮能力喪失,心輸出量下降,出現心髒擴大和衰竭。當傳導系統的小動脈阻塞時,影響到心髒復極,便可發生傳導障礙,心律不齊,從而出現各種心律失常。 在小兒中,心肌炎以病毒性心肌炎發病率較高,其危害性也較大,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元凶”是病毒,最常見的一種是稱為“柯薩奇”的腸道病毒,其他還有一些能引起呼吸道和腸道疾病的病毒,如腺病毒和埃可病毒,也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 診斷:心肌炎不能單靠心電圖 對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除了注意上述表現外,還可借助心電圖和血生化檢查。心電圖上如果出現了心律失常的表現,就要考慮有心肌炎的存在,如能結合臨床症狀和體征,對診斷就更有意義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絕不能單憑心電圖上的心律失常來診斷病毒性心肌炎,否則就會將部分單純性心律失常誤診為病毒性心肌炎,這會在無形中給患兒和家長增加精神和經濟負擔,造成許多不必要的住院、檢查、治療、休學和缺勤,除經濟損失無法估計外,還引起許多家庭的無謂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