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或亞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驅症狀,病人可有發熱、疲乏、多汗、心慌、氣急、心前區悶痛等。檢查可見期前收縮、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谷草轉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電圖、X線檢查有助於診斷。治療包括靜養,改進心肌營養、控制心功能不全與糾正心律失常,防止繼發感染等。
心肌炎多數是由感染引起的,但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疾病所致。不管何種病因,心肌的變性病灶總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病灶通常最終由疤痕組織代替,所以在局灶性變性之後,總有局部的纖維化。由於心肌的炎症反應,對心肌內小血管的損傷,和由於免疫機制的產生,可出現冠狀動脈小分支病變,心髒神經病變和心髒收縮過度狀態。如當心室的小動脈被阻塞時,則導致心肌供血不足,收縮能力喪失,心輸出量下降,出現心髒擴大和衰竭。當傳導系統的小動脈阻塞時,影響到心髒復極,便可發生傳導障礙,心律不齊,從而出現各種心律失常。 在小兒中,心肌炎以病毒性心肌炎發病率較高,其危害性也較大,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元凶”是病毒,最常見的一種是稱為“柯薩奇”的腸道病毒,其他還有一些能引起呼吸道和腸道疾病的病毒,如腺病毒和埃可病毒,也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 診斷:心肌炎不能單靠心電圖 對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除了注意上述表現外,還可借助心電圖和血生化檢查。心電圖上如果出現了心律失常的表現,就要考慮有心肌炎的存在,如能結合臨床症狀和體征,對診斷就更有意義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絕不能單憑心電圖上的心律失常來診斷病毒性心肌炎,否則就會將部分單純性心律失常誤診為病毒性心肌炎,這會在無形中給患兒和家長增加精神和經濟負擔,造成許多不必要的住院、檢查、治療、休學和缺勤,除經濟損失無法估計外,還引起許多家庭的無謂驚恐。 心肌炎階段不同治療迥異 只要患者正確認識,注意休息,避免勞累,提高免疫力,通常早搏可自動減少甚至消失。 心肌炎消退後,心肌組織內的發炎部位逐步愈合,形成瘢痕。由於這些殘留在心肌內的瘢痕猶如大江中的礁石一樣會阻礙心肌電流的順暢傳播,在局部形成“渦流”,產生心髒異位電激動,就這樣心肌炎後的室性早搏(簡稱室早)發生了。 心肌炎是常見病,心肌炎後室早並不少見。一些患者由於過分緊張、思想負擔過重,對心肌炎後的早搏存在恐懼心理,擔心會發生猝死,過度依賴藥物治療。其實,對於“後遺症期”的室早,只要患者正確認識,注意休息,避免勞累,提高免疫力,防治感冒及肺炎,通常早搏可自動減少甚至消失,對患者健康不會造成影響。 通常,我們將心肌炎分為急性期:發病6個月以內,病毒感染伴有症狀。恢復期:症狀逐步消失,1年內病情恢復。慢性期:極少數病人感染經久不愈,病程超過1年以上。後遺症期:無心肌炎症狀,但殘留心律失常多年,最常見的是室性早搏。不同時期發生早搏的機理有差別,如此早搏的治療就應該區別對待。臨床上診斷心律失常是否由心肌炎引起,可以結合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來判定。治療時要注意注重對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療。
食入過多的食鹽,可招致高血壓 1、遺傳因素: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壓,子女的發病概率高達46%,約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