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診斷心律失常是否由心肌炎引起,可以結合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來判定。治療時要注意注重對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療。
心律失常是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病理狀態,病毒性心肌炎多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治療不及時會引發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病因不同,其治療方法也各異,因而專家提醒心律失常患者必須認清病因,對症治療。
對於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有何顯著特點呢?我們如何來判斷心律失常是否由病毒性心肌炎引起?專家給出了以下解答。
(1)、首先出現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首發症狀常以上呼吸道感染出現,一般伴隨發熱、關節疼痛,全身疲乏無力等症狀。還有少數患者出現消化道症狀,表現為惡心、嘔吐。
(2)、心肌炎症狀:
之後心律失常患者會出現胸悶、心悸、頭昏、心前區隱痛、呼吸困難等心肌炎症狀。
(3)、體征特點:
部分病人出現心髒擴大,心音改變,可聽到第三心音或第一心音減低或第四心音奔馬律,而且會發現異常的心動過速或其它各種心律失常,可以肯定並不是發熱引起的。
(4)、輔助手段檢查可發現:
心電圖可見STT改變,R波減低,病理性Q波,約1/3病人可有Ⅰ至Ⅱ度房室傳導阻滯。血液化驗發現,白細胞計數有升高的現象,造成急性期紅細胞沉降率加快,而且乳酸脫氫酶、磷酸肌酸激酶血清酶、谷草轉氨酶等均可增高。
(5)、病因學檢查發現:
作心肌活檢則可從心肌分離出病毒;在咽拭子或糞便中可分離出病毒,可出現血清中特異抗體(中和、血凝機制、補體結合試驗)增高,IgM滴定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