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彈性和管腔狹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變的總稱,常見的有:1、動脈粥樣硬化;2、動脈中層鈣化;3,小動脈硬化(arteriolosclerosis)3種。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動脈硬化中常見的類型,為心肌梗塞和腦梗塞的主要病因。
頸動脈粥樣硬化常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一部分表現。多見於40歲以上男性及絕經期女性。它可能與年齡增加、高血壓、高脂血、糖尿病、吸煙、肥胖等因素有關。由於頸動脈和腦血管的距離很近,因此一旦斑塊破裂、形成血栓,腦中風的表現可能更快。 因此,已經確診為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有規律地服用擴張血管、調節血脂、抗血小板、溶解血栓和抗凝等各種藥物,做到藥物治療方案個體化。而預防血栓形成用最便宜、最有效的百年老藥阿司匹林,用量75毫克—80毫克,每日1次,晚上睡前服用。同時可服用他汀藥物降脂,並通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的作用、抗炎作用及其他等促使斑塊穩定。 動脈粥樣硬化指數是國際醫學界制定的衡量動脈硬化程度的一個指標。動脈硬化指數的正常值小於4,如果數值越小,則證明動脈硬化的程度越輕,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也就越低;反之,如果動脈硬化指數大於4,就證明已經發生了動脈硬化,數值越大,動脈硬化就越嚴重,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