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彈力型動脈,以主動脈、冠狀動脈及腦動脈為多見,常導致管腔閉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嚴重後果。
加強篩查與早期診斷動脈硬化病變是提高心血管病防治水平的關鍵環節。在我國,長期以來,動脈造影術曾經作為診斷動脈硬化病變的主要技術手段。然而,由於動脈造影屬於有創性操作,對技術與設備條件要求較高,檢查價格較為昂貴等不足之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更為重要的是,有創性動脈造影技術只能發現已經發生明顯管腔狹窄的動脈病變,對於此類疾病的早期診斷與篩查幫助很小。動脈硬化無創性檢測的臨床廣泛應用將給廣大患者帶來很大的益處。 目前無創性動脈結構和功能的檢查方法包括: 1、X線檢查 除前述主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外,選擇性或電子計算機數字減影動脈造影可顯示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腸系膜動脈和四肢動脈粥樣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狹窄或動脈瘤病變,以及病變的所在部位范圍和程度,有助於確定外科治療的適應症和選擇施行手術的方式 2、測量踝臂指數(ABI) 是指胫後動脈或足背動脈的收縮壓與肱動脈收縮壓的比值。當患者因動脈硬化,而無明顯臨床症狀時,便可以通過檢測脈搏波傳導速度(PWV)、踝臂指數(ABI)等方法發現。但PWV敏感性差,需要結合ABI及上下肢脈搏跳動次數來提高診斷准確性。現在國內外已有多個廠家研制出無創性動脈硬化檢測儀,並已經開始用於臨床。由於其無痛、無創、廉價,所以病人的依從性較好,更適合於長期的動態監測,以指導患者治療、康復,評估療效和判斷預後。 3、用科林BP-203RPEII動脈硬化測試儀給病人進行檢查 量子共振檢測量子共振檢測儀是采用電子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把已儲存的生物磁場代碼調出,並進入檢測程序。同時將被測的生物波進行共鳴、共振比較,從而得出生物體病變及病變的概率,從而達到早期診斷疾病的目的。量子共振檢測可早期診斷動脈硬化。 4、實驗室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