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16~18小時)都處於餐後狀態,早在70年代美國康耐爾大學營養系主任澤弗·史密斯教授等人就提出“餐後階段是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時期”這一論斷,但一直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餐後高血脂是進餐後人體血液中的脂類物質總量或部分高出正常范圍的一種病理狀態。
高血脂對身體非常有害,常被人們稱之為“無聲的殺手”。如果血脂過多,容易造成“血稠”,使血流變慢,並可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斑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聚集增大,可導致血管狹窄,嚴重時堵塞血管、血流中斷。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心髒,就會引起冠心病;發生在腦,就會出現腦中風;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將導致視力下降、失明;如果發生在腎髒,就會引起腎動脈硬化、腎功能衰竭;發生在下肢,會出現肢體壞死、潰爛等。高血脂還可引發高血壓,誘發膽結石、胰腺炎,加重肝火,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老年癡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與癌症的發病也有關聯。 有文獻報道,在健康人群中存在餐後高脂血症,它不僅損害正常人的血管內皮功能,而且會加重已有血管內皮的損傷。餐後甘油三酯水平對動脈粥樣硬化的預測強度獨立並高於空腹甘油三酯水平,餐後高血脂症與動脈粥樣硬化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並可導致血管內皮損傷、促進血栓形成。近期一系列研究證實,餐後高血脂症與冠心病的發病密切相關,有研究對受試者進行脂肪餐負荷試驗,並動態觀測餐前及餐後8小時內的血清甘油三酯濃度,經多因素分析顯示,在排除了年齡、性別、基礎代謝率(BMI)及吸煙等主要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混雜影響後,餐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與冠心病仍呈顯著正相關。 餐後高血脂症對健康的危害已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那麼,哪些人需查餐後血脂呢?如何發現餐後高甘油三脂血症呢?一般認為,對血脂正常的中年以上人群,特別伴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應檢測餐後血脂。通常是讓病人吃高脂肪餐後,在規定的時間內抽血,化驗甘油三酯濃度。根據血脂水平判斷餐後是否增高。目前脂肪餐無標准配方且無評價餐後高血脂的標准,國內一般以餐後6小時甘油三酯仍高於空腹水平,作為餐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診斷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