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選擇藥物治療還是介入治療?
20世紀70年代以前,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達30%。近年來,由於介入治療等技術的發展,通過支架撐開閉塞的冠狀動脈,能夠迅速使瀕臨壞死的心肌得到充分而有效的血液供應,使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率降至5%以下。
冠心病介入治療是20世紀重要醫學科技創新之一。就在人們對介入技術津津樂道的時候,今年4月份,著名醫學雜志《新英格蘭醫學》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該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選擇做介人手術,遠期效果並不比僅僅進行規范藥物治療好。這個研究結果不僅在醫學界引起廣泛爭議,也讓許多患者產生懷疑:該不該做心髒介入?該不該裝支架?最近,國內有些科普媒體甚至據此提出“冠心病治療只用吃藥,不用裝支架”等觀點。這更是讓患者無所適從。
介入:急性心梗首選治療方法之一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這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搶救中廣為流傳的一句經典語錄。這句話十分形象地告訴我們,盡快恢復梗死心肌區域的血流,就可以挽救更多的心肌,從而降低死亡率。
目前使閉塞的冠狀動脈恢復血流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溶栓治療,另一種就是介入治療。溶栓治療有許多限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僅有1/3適宜接受溶栓治療;接受溶栓治療者。血管通暢率只有50%一70%。溶栓治療後由於殘余狹窄的存在,大約1/3的患者會再發心肌缺血。
急診介入治療,是將一個微小的網狀合金管裝在帶有壓縮球囊的導管上,導管進入病變血管時,將球囊擴張撐開支架,使其緊貼血管壁。接著回縮球囊,撤回導管,支架就被永久地置於該處。血管就得以撐開,血流保持暢通,從而使瀕臨壞死的心肌得到救治。
這種治療方法具有創傷小、療效好、並發症少和病死率低的優勢,但急診介入治療對手術醫生的技術水平、經驗。儀器設備,以及醫生團隊協作的要求很高。還要求盡量能在患者就診後60—90分鐘內,開始進行介入治療等。因此,此項手術目前在國內,只有一些大型心髒介入中心才能開展。
須要強調的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效果與時間有很大關系,去醫院看病的時間越早,可供醫生選擇治療的方法越多,治療效果越好。時間一遲,再好的方法都用不上了。基石:藥物治療和改變生活方式
不少冠心病患者有一個錯誤的想法,以為放了支架就沒事了,不按照醫生的意見吃藥,平時也不注意改變生活方式,結果引起支架處的閉塞或血管其他地方的病變發展。
前不久,在門診碰見一位40歲的男性患者,裝了支架後既不吃阿司匹林、波立維等抗血小板藥物,也不控制血糖,還繼續大量抽煙,結果放入支架才半年,他就再次因為心肌梗死而住療)、D(飲食和控制糖尿病)、E(教育和鍛煉)。
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證據提示,對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介入治療植入支架能撐開血管的狹窄處,使血管恢復血流,顯著降低死亡率。然而,支架僅僅是解除狹窄,而非針對冠心病本身。
簡而言之,對於心肌梗死的患者來說,做介人和吃藥治療並不是矛盾對立的,應該結合起來,標本兼治,保證治療效果。
最近好多家新聞媒體都在報道有關先心病患兒被遺棄的消息,相信大家對這些事件都感到很痛心。那麼檢查出嬰幼兒罹
心跳快用β受體阻滯劑,張先生兩年前被診斷為高血壓,用藥後控制得不錯。 最近,他發現自己心跳很快,心髒難受,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