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中,抗血小板治療導致的大出血率可能被低估,抗凝治療的難度亦較大,將國外一般人群的用藥劑量延伸至我國老年人群也是不恰當的,因此如何把握這一特殊群體的抗栓治療就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
抗血小板治療·出血率可能被低估
國內外多項大型臨床研究已證實,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能明顯降低冠心病事件的發生率和病死率,二者合用較單用阿司匹林的效果更佳。但近年發現在北京協和醫院47名80歲以上的專家中,因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75~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未用負荷劑量)而導致的大出血、危及生命或需住院、輸血/輸血小板的病例共8例,其中6例無外傷史。這一數據表明,80歲以上服抗血小板藥物致大出血的比例遠遠超過文獻所報道的1.8%(阿司匹林)和2.1%(兩藥聯用)。
抗凝治療·難度大導致治療率低
雖然相關指南已推薦華法林作為主要的抗凝藥物,但華法林的療效受食物、藥物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且理想的抗凝范圍很窄[國際標准化比值(inr)維持在2~3],多數醫院的檢測條件亦有限,故臨床醫師不易掌握。
抗凝治療的最大問題是大出血(尤其是腦出血),其發生率為1.2%~7.0%。80歲以上的老年人合並大出血屢見不鮮。有研究建議下調華法林劑量,將inr降至1.8~2.8,但並未改善大出血的發生率。kearon等報告,將inr降至1.5~2.0仍不能減少大出血,血栓栓塞率卻明顯增高。鑒於上述原因,國內外臨床上使用抗凝治療的比率不高。即便在我國有條件的大醫院,抗凝治療的比例仍不足按需的1/4,inr長期達標率更低。
臨床治療質量主要取決於療效和安全性。但對於80歲以上的老年人,治療原則首先是確保安全,“do no harm(不造成傷害)”。現就80歲以上老年人的抗栓治療提出以下5點建議。
1. 將國外一般人群的用藥劑量延伸至我國老年人群是不合適的,因為一般臨床研究多排除80歲以上的老年人,且不同種族的體重差異較大。對老年高危需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療者應密切監護,注意出血,適當減低用藥劑量:阿司匹林50 mg/d(有研究證明40 mg/d仍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病情緊急時首劑負荷劑量不超過150 mg;氯吡格雷75 mg/d,病情緊急時首劑負荷劑量不超過150 mg;華法林首劑3 mg,隨後根據inr調整劑量,不少老年患者僅需2~2.5 mg/d即可達標(inr 2~3)。80歲以上人群盡量不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抗血小板、抗凝聯合治療。
2. 需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的患者,應盡量不采用藥物洗脫支架(des),因其置入後需常規雙重抗血小板治療至少1年,在此年齡組易導致出血。
3. 老年人易同時患有多種疾病,臨床醫師應抓重點,逐個擊破。臨床常見老年患者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易造成藥物相互作用影響療效或產生副作用。
4. 加強老年患者的護理,接受抗栓治療者應防止外傷、跌倒。
5. 國外推薦自測inr調整華法林用量,我國情況較為復雜,最好能將測定inr普及到縣級醫院,無條件定期監測者,最好勿采用華法林治療。
概 述 我患心律失常已經很久了,平時的時候一直在吃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藥,可是吃過之後我的微博就會特別
突然劇烈運動要防猝死在報紙或者電視刊登運動員在運動中或運動後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意外死亡的新聞並不少見。運動性猝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