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血液黏稠度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並沒有必然的聯系。血液黏稠度只是一項血流變學指標,而且飲水量、飲食、運動、藥物、煙酒都會影響或干擾指標的結果。所以,檢測血液黏稠度對於心血管患者而言,並沒有太大的臨床指導意義。
血液黏稠度高,是不是容易發生血栓呢?實際上,,使血液變稠的有形物質主要有紅細胞、蛋白質、脂肪和糖等,如果血管壁很光滑,那麼,即使血液黏稠度再高也不會發生血栓。另外,因該項指標非血液因素的動態變化比較大,即使是同一人在同一天內,一早一晚,氣溫變化,進食前後,出汗和飲水後都會發生變化,以此作為預防心血管病的依據是不科學的。 專家表示,要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關注血脂、血糖和血壓三大危險因素,才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而且,預防應該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需要堅持做7件事。 1.控制血糖:超過12歲的青少年及成人,空腹血漿血糖應小於5。6毫摩爾/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