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長出小紅疙瘩,不是蚊蟲叮咬,而是毛細血管瘤!專家指出,毛細血管瘤常出現在嬰幼兒四肢和頭面部,顏色鮮紅或者暗紅,明顯凸出皮膚表面,本身也凹凸不平且面積不斷擴大,用手摸起來溫度高於周圍皮膚,一壓則血色消退。
1歲多的楠楠半歲時肘部出現一小片紅斑,用手輕輕一壓則顏色變淡,父母還以為是蚊蟲叮咬,擦了些藥膏。誰知半年來紅斑不斷擴大,近日更長得形如“紅蘑菇”,最終被醫生確診為混合型血管瘤。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核醫學科主任范義湘博士指出,血管瘤是由擴張、增生的血管組織構成的一類良性腫瘤,從剛出生的寶寶到兩歲的幼兒是毛細血管瘤頻頻光顧的重點人群。“大人小孩都能長,但小孩因生長發育旺盛,血液供應豐富,血管瘤擴大的速度很快,就像苔藓一樣幾天一圈。”范義湘指出,夏天因孩子穿得少,既容易將毛細血管瘤混淆為蚊蟲叮咬的紅斑,但也容易被發現。“一是要和蚊蟲叮咬的紅疙瘩區分,紅疙瘩不會長大,二是要和胎記區分,按一下胎記不會褪色,但血管瘤顏色會變淡。” 核醫學治療不適合動脈瘤 血管瘤的治療以前通過外科手術切除居多,現在運用最為廣泛的方法則是核醫學治療,該方法簡單安全,對毛細血管瘤和靜脈瘤效果明顯,但不適合動脈瘤。治療時,在瘤子表面貼上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磷32的藥物。由於血管內皮對放射十分敏感,會產生放射性炎症,血管閉塞,因而使血管瘤因缺血而萎縮。 “磷32衰變時放出的β射線只有3至5毫米長,輻射范圍小,不會誤傷‘目標’以外的人體組織,很安全。”范義湘說,不同年齡的患者貼藥持續時間不同。通常2歲以下的嬰幼兒在35小時內,一個月大的寶寶只需貼10個小時。 (實習編輯:黃翠君)概 述 夏天來了之後比較炎熱,心髒病發病的幾率明顯提升了很多,那些體弱多病的老人出現心髒病了之後就
一、藥物作用。如圭尼丁、洋地黃、氮化哇琳、銻劑、安眠藥中毒等均可引起嚴重心律失常。 二、電解質與酸破平衡失調。如嚴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