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護理要素:
掌握好運動量:這是一個關鍵問題。過小運動量,實際只起安慰作用;過大則可能有害。一般所指的合適的運動量,都有輕微的出汗,呼吸次數稍有增加,並有輕微勞累感但並無不舒適感覺。 運動前准備及分期:在運動之前應先做一些柔和的肢體活動或體操等准備活動,以免驟然活動引起肌肉痙攣,甚至誘發心絞痛。鍛煉完了也應慢跑或步行等恢復動作,避免驟停使心髒發生問題。運動的這些階段分別稱為准備期、運動期和緩解期。 運動方式和方法:要根據病情輕重、體質強弱、年齡大小、個人愛好等條件,與醫生共同商量,選擇能夠長期堅持的項目。最好是步行、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騎自行車等項目。如果康復順利,可在心肌梗塞後第8—9周,復查運動試驗和動態心電圖。如無心絞痛等症狀或心電圖心肌缺血進一步改變,即可恢復輕微的工作。 運動量要循序漸進:剛開始時,一次體育鍛煉,可以只有20—30分鐘,以後增至45—60分鐘。其中准備期和緩解期各5—10分鐘,運動期20—30分鐘。如果體質較弱者,剛開始運動時,可把一次運動量分幾次完成。 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性期護理要素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了,在此要提醒大家的是,除了要做好上述的幾個要點以外,家屬及護理人員還要注意心肌梗塞的飲食調養,在急性發病期有些東西是不能吃的,因此要特別的注意。 心肌梗塞“三急”時刻須謹防發病 據心血管專家介紹,近年來因為“三急”問題而誘發心肌梗塞的患者是經常見得到,許多的患者因為排尿、排便不暢,心裡面一著急,身體上再一用勁,就會引發反射性的冠狀動脈功能不全的心絞痛,這都是心肌梗塞的症狀,這個時候一般都是要到醫院搶救,到了恢復期才可以出院。 排便用力過猛誘發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