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急性心梗一直是我國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提高公眾對急性心梗的了解和防治意識尤為重要,而且現在心梗的發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更是需要及時發現,及時救治。
征兆:走路腿疼心梗危險增加 老年人如果發現走路時小腿肌肉疼痛,停下來歇會兒疼痛又緩解了,或是經常覺得腿腳發涼,尤其是冬春季節或夜裡比較嚴重,千萬別以為這是衰老的正常表現,很有可能是患上了下肢周圍血管病,這種情況尤以動脈硬化閉塞症居多。 心梗風險增4倍。動脈硬化是我們都不可避免的事,若侵襲下肢血管,堆積的血栓讓血管內腔變得越來越窄,就會出現下肢缺血。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符偉國主任說,動脈硬化閉塞症不但會導致下肢壞死、截肢,由此引起的的間歇性跛行患者發生心肌梗死風險增加4倍。 50歲以上高發。從專家臨床病例統計來看,50歲前,男性患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的比例明顯高於女性,到了50歲後,女性絕經後失去雌激素的保護,男性患者比例也逐漸接近。同時由於大部分患者都合並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合並症,女性患者的病情加重情況要比男性更嚴重。 三項檢查提前做。如果有下肢走路間歇性疼痛或腿腳老發涼的情況,建議到血管外科做三項檢查:無損傷血管檢查踝肱指數檢查、B超和下肢動脈CT血管造影,醫生就能結合這些影像學檢查做出診斷。 預防:抽血就能排查 急性心梗這類病,發病突然又致死率高,臨床上一直缺少早期診斷的好方法。近日,上海浦東新區周浦醫院院長、同濟大學心內科博士生導師李新明團隊歷時7年,完成一套僅需血液檢查的診療方案:抽管血,等待一刻鐘,即可快速識別斑塊,並早期診斷心梗。 預防急性心梗,就需要首先“制服”其導火索“易損斑塊”,那麼如何對其進行早期識別?經過長期研究,李新民發現,而通過抽血檢驗hs-CRP等血清指標,分析多種血清指標的升高情況,就能判斷是否存在易損斑塊,進而明確診斷急性冠脈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