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泡湯”養生:不可忽視五個錯誤做法
中醫學認為,溫泉性味多辛熱,有溫通經絡、活暢氣血,使人精神愉快等功效。天冷泡泡溫泉特別舒服,但泡溫泉的學問你知道嗎?其實泡溫泉的時間、姿勢都有所講究,才能達到最佳保健效果。 錯誤一、飯後一小時內泡湯 溫泉的熱度會刺激血液不斷往皮膚表面集中,抑制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抑制食欲中樞。所以,陳秀華建議大家飯前30分鐘和飯後一小時最好別泡溫泉。 錯誤二、酒後立刻泡溫泉 上溫泉度假村旅游,有的人喝完酒後再泡溫泉,但並不合適。因為溫泉的溫熱作用會使得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心髒負荷過重,站立時大腦的血液較少,喝酒過多的易引起頭暈,發生摔倒的意外。 錯誤三、時間越久越好 專家說,泡溫泉的時間不宜過長。泡的時間能多長要看水的溫度。34℃~36℃是微溫浴,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能平緩情緒;37℃~38℃是溫浴,能緩解血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皮膚緊張;39℃~42℃是高溫浴,能改善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泡溫泉的時間以每次10~20分鐘為宜,若是34℃~36℃的微溫浴時間可稍長些,高溫浴就絕對不宜超長。 因溫泉成分不同,在浴中的時間長短亦應有差異。如果溫泉的主要成分為碳酸,應防止過多吸入碳酸氣,引起不良反應,故應隔日進浴一次或連浴2日休息1日,每次8~15分鐘。 錯誤四、冷熱交替最健康 溫泉的花樣很多,確實不同的泡浴方式也會影響其功效。瀑布浴可活絡筋骨、減輕酸痛,而坐浴可消除疲勞。冷熱泉交替的方式可加速放松全身。故常有人在溫泉和冷水之間輪換交替。但是, 但是,泡熱水之後再泡冷水這種做法對於血管硬化或血管瘤的人群是絕對禁止的,尤其溫度相差太多的話,不宜在短時間內相繼浸泡。這種做法對於體質虛弱者更容易造成感冒。由於在熱水浸泡的過程中血管擴張,毛孔舒張,容易造成寒邪乘虛入裡。此外,還有一點值得提醒的是,此方法易引起人體血管的驟然擴張或收縮,患有高血壓病、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者慎用。 錯誤五、溫泉可以“祛百病” 許多人認為,溫泉可以“祛百病”,特別是感冒這樣的小問題,泡泡溫泉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專家指出,如果你感冒的症狀為鼻塞流清涕、食欲減退、腹滿易飽脹等特征,泡溫泉確實有一定的康復作用。但如果你有容易疲倦氣短乏力,動則氣喘,則屬於氣虛者,並不適合泡溫泉。 小貼士:溫泉水的壓力是不可被忽視的,泡溫泉的時候一定要把頭頸部及胸部露出水面,這樣可減少浸泡時溫泉水對胸部的壓力,減少心肺負擔,體質較減的人更要注意這一點。另外,體質偏弱、易過敏、有炎症、皮膚的損傷、熬夜後和情緒激動時不適宜泡熱溫泉,另外過飽和過餓也不適合泡溫泉。眾所周知,高血壓當發作的時候容易致人中風,而中風是導致癱瘓的罪魁後手。不過通過調查發現,很多的病例都沒有
診斷血壓高不能僅依據血壓值。 首先,幾次血壓讀數升高也不能診斷為高血壓。 靜坐或平臥後測得的血壓≥14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