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原因為顱內壓增高、血鉀過高、甲狀腺機能減退、低溫以及用洋地黃、β受體阻滯劑、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藥物。在器質性心髒病中,窦性心動過緩可見於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綜合征。
臨床表現: 1.窦性心動過緩如心率不低於每分鐘50次,一般無症狀。 2.如心率低於每分鐘40次時常可引起心絞痛、心功能不全或暈厥等症狀。 診斷依據: 心電圖顯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於每分種60次,PR間期大於0.12秒。 治療原則: 1.窦性心動過緩如心率不低於每分種50次,無症狀者,無需治療。 2.如心率低於每分鐘40次,且出現症狀者可用提高心率藥物(如阿托品、麻黃素或異丙腎上腺素)。 3.顯著窦性心動過緩伴窦性停搏且出現暈厥者可考慮安裝人工心髒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