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統計,目前環境因素是造成我國小兒先天性心髒病的主要因素,如孕婦接觸放射和重金屬,在工作中接觸有機溶劑及吸煙、飲酒等均與發病有關。另外,缺氧環境也可能是發病因素。雖然引起小兒心髒發育畸形的根本原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但改善環境因素,做好孕期保健對預防小兒先天性心髒病的發生尤為重要。
環境污染問題不僅僅對環境經濟等造成成本的投入影響,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對孕婦的影響值得大家關注。有關專家指出,受環境污染等因素影響,新生兒出生缺陷疾病發生率近年來不斷上升。全國預防出生缺陷宣傳活動辦公室主任任愛國介紹,我國每年有近100萬名出生缺陷兒。其中30%在出生前後死亡,40%造成終身殘疾,只有30%可能治愈或糾正。以湖北省為例,2001年起,該省在52家醫院啟動了出生缺陷監測三級網絡,新生兒出生缺陷檢出率從2001年的8.1‰,升至2006年的13.15‰,呈逐年上升趨勢。專家指出,除了高齡產婦增加等因素外,環境污染的影響不可小視。在出生缺陷病例中,先天性心髒病排位居前。 數據統計,2000年,我國先天異常占5歲以下兒童死因的14.5%,位居第四位,其中城市占24.6%(僅次於新生兒疾病),農村占14.5%。出生缺陷已逐漸成為我國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先天性心髒病(簡稱先心病)是小兒最常見的先天性出生缺陷之一,先天性心髒病是指胎兒時期由於母親的健康受到疾病、藥物、化學、毒素、放射性物質以及營養缺乏、過度疲勞或精神情緒的影響,使胎兒心髒血管發育異常而引起的心髒畸形性疾病。 優生五項檢查可發現先心病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輕者無症狀,查體時發現,重者可有活動後呼吸困難、紫绀、暈厥等,年長兒可有生長發育遲緩。症狀有無與表現還與疾病類型和有無並發症有關。根據血液動力學結合病理生理變化,可發為三類:一、無分流類。二、左至右分流類。三、右至左分流類。 目前新生兒先天性心髒病的發生率為什麼越來越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