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卒中又稱為新生兒腦梗死、圍產期腦梗死或圍產期腦卒中,通常指胎齡在28周至生後28天發生於某一或某些腦血管供血區內的腦組織缺血性壞死。該病預後較差,研究顯示,其死亡率為9.1%,存活者後遺症發生率為74%,包括智力落後、認知障礙、腦癱、偏癱、癫痫、運動障礙、視力障礙和行為異常等。
北京軍區總醫院附屬八一兒童醫院劉敬教授指出,新生兒卒中的發生率與出生體重密切相關,出生體重越低發生率越高,而且發生率與檢查的時機、手段、對象等有關。
新生兒卒中分為出血性腦梗死和缺血性腦梗死。出血性腦梗死的高危因素包括宮內感染、早發型敗血症、胎兒宮內窘迫與窒息、宮內生長受限、成熟過度、呼吸衰竭和循環衰竭等。缺血性腦梗死主要發生於大腦皮層,最常見原因為圍產期窒息缺氧、嚴重感染等,其次是先天性心髒病、高凝狀態與血栓栓塞、遺傳性疾病和代謝紊亂等。而先天性腦血管畸形也是新生兒腦梗死的常見原因之一。
目前,新生兒卒中的確診有賴於影像學檢查,其中MRI是診斷新生兒腦梗死最可靠的手段,可在發病數分鐘之內顯示腦缺血改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也對明確病變部位和病變性質等有重要價值。
病例研究顯示,新生兒卒中早期,缺血部位明顯腫脹,深部白質充血,可引起繼發性出血。24-48h梗死區可出現小膠質細胞滲出及泡沫巨噬細胞。後期(數周後)梗死區腦組織壞死、溶解、液化、吸收,可形成孔洞腦、腦穿通行畸形和腦萎縮,甚至積水性無腦畸形。
而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其中驚厥最常見,通常在出生後數小時至72h內發生。早產兒腦梗死則少有驚厥發作,但可有驚厥的腦電圖改變。除驚厥外,還可有吸吮力減弱,間歇性肌張力減低或增強,體溫不穩定、前囟飽滿緊張、嗜睡、反應弱、呼吸抑制或呼吸暫停等表現。
目前新生兒卒中尚無確切有效的成功治療經驗,急性期以對症和支持治療為主,增加腦血流灌注、防止病情進展及病因治療;恢復期以康復治療為主,繼續維持腦功能、促進腦康復。(來源:愛唯醫學網)
臨床建議,最好從致病因素方面入手,盡量保證胎兒的體重在正常范圍內,從而降低新生兒卒中發病率,保證新生兒的健康。
(實習編輯:黃翠君)
人體的血管就像河流,心髒就好比一個泵,每時每刻都在跳動,不斷回收和泵出血液,而血液的起點和落點都是心髒,它的主要構成是心
血型與性格,血型與命運,關於血型,八卦的東西真不少。不過,的確有研究發現,血型和冠心病有關系。冠心病更偏好A型血,而O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