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小兒腦癱的原因有很多,具體歸納為以下幾點:
1、雙親因素:父母親吸煙、酗酒、吸毒。母親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陰道出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先兆流產或服用避孕藥治療不孕的藥物、保胎藥等。
2、妊娠因素:高產次、早產、流產史、雙胎或多胎等,胎兒發育遲緩,宮內感染、宮內窘迫,胎盤早剝,胎盤功能不良、臍帶繞頸、產鉗分娩、臀位產產程長。
3、新生兒因素:早產兒或過期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生後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腦病、核黃疸、顱內出血、感染、中毒及營養不良等。
如有以下情況應高度警惕腦性癱瘓的可能:
①早產兒,出生時低體重兒,出生時及新生兒期嚴重缺氧,驚厥,顱內出血及膽紅素腦病等;

②精神發育遲滯,情緒不穩和易驚恐等,運動發育遲緩;
③有肢體及軀干肌張力增高和痙攣的典型表現;
④錐體外系症狀伴雙側耳聾及上視麻痺。
鑒別診斷:
1.進行性脊髓肌萎縮症
本病於嬰兒期起病,多於3~6個月後出現症狀,少數病人生後即有異常,表現為上下肢呈對稱性無力,肌無力呈進行性加重,肌萎縮明顯,腱反射減退或消失,常因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復患呼吸道感染,患兒哭聲低微,咳嗽無力,肌肉活組織檢查可助確診,本病不合並智力低下,面部表情機敏,眼球運動靈活。
2.運動發育遲緩
有些小兒的運動發育稍比正常同齡兒落後,特別是早產兒。但其不伴異常的肌張力和姿勢反射,無異常的運動模式,無其他神經系統異常反射。運動發育落後的症狀隨小兒年齡增長和著重運動訓練後,症狀可在短期內消失。
3.先天性肌弛緩
患兒生後即有明顯的肌張力低下,肌無力,深腱反射低下或消失。平時常易並發呼吸道感染。本病有時被誤診為張力低下型腦癱,但後者腱反射一般能引出。
4.智力低下
本病常有運動發育落後,動作不協調,原始反射、vojta姿勢反射、調正反應和平衡反應異常,在嬰兒早期易被誤診為腦癱,但其智力落後的症狀較為突出,肌張力基本正常,無姿勢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