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病(Keshandisease,KD)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亦稱地方性心肌病(endemiccardiomyopathy,ECD),始見於我國黑龍江省克山縣,故命名為克山病。20世紀50、60年代,病區年發病率超過50/10萬,病死率達98%,對病區人民生命與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目前年發病率已降至0.07/10萬以下,發病類型由以急型、亞急型為多,轉為以潛在型和慢型為主。
病因50年代以來對本病病因做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尚無定論。起初認為是一種地區流行性病毒性心肌炎,可能與柯薩奇B族病毒感染有關,但病毒分離和血清學檢測未獲規律性陽性結果。近年來發現病區糧食中硒含量明顯低於非病區,患者的頭發和血液中硒含量亦明顯低於非病區人群。服用亞硒酸鈉可控制一部分克山病的發作。1974~1977年間,我國在發病地區進行補硒的預防研究,結果表明,經補硒的兒童其克山病的發病例數顯著低於對照組。應用硒制劑防治克山病在我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其它可能的致病因素尚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