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病常有以下特點:
1.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常見表現 (1)常有急性化膿性感染、近期手術、外傷、產褥熱或器械檢查史。 (2)起病急驟:主要表現為敗血症的征象,如寒戰、高熱、多汗、衰弱、皮膚黏膜出血、休克、血管栓塞和遷移性膿腫,且多能發現原有感染病灶。 (3)心髒方面:短期內可出現雜音,且性質多變,粗糙。由於瓣膜損壞一般較嚴重,可產生急性瓣膜關閉不全的征象,臨床上以二尖瓣和(或)主動脈瓣最易受累,少數病例可累及肺動脈瓣和(或)三尖瓣,並產生相應瓣膜關閉不全征象。此外,也常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若病變主要侵犯二尖瓣或主動脈瓣,則表現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出現肺水腫;若病變累及三尖瓣和肺動脈瓣,則可表現為右心衰竭的征象;若左、右心瓣膜均受累,可產生全心衰竭的征象。 (4)若贅生物脫落:帶菌的栓子可引起多發性栓塞和轉移性膿腫,並引起相應臨床表現。 2.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特殊類型 (1)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prostheticvalveinfectiveendocarditis,PVIE)是心髒瓣膜置換術後的嚴重並發症之一,其發生率為1.4%~3.1%,雙瓣置換術後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生率較單瓣置換術後高,主動脈瓣較二尖瓣更易發生,術前瓣膜已有感染性心內膜炎者更易發病。機械瓣與生物瓣的發病率相近,但術後12個月內,機械瓣感染的危險更高。臨床上根據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生時間,將其分為早期和晚期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早期是指術後60天內出現症狀者,其病原微生物主要為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其他革蘭陰性桿菌、真菌也較常見。晚期是指術後60天以後發病者,其病原微生物與自然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相似。分期的目的原是為了區別系手術並發症引起的(早期)或是由社會感染所致(晚期)。但事實上,許多在術後60天~1年發病者,很可能是在住院期獲得,但卻延遲發病,而術後1年以上發病者,感染可能主要來自由口腔、胃腸道和泌尿道的操作、皮膚破損及感染。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理損害與大部分局限於瓣葉的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不同。機械瓣的感染常是瓣環附著處的損害,並易於擴展至瓣環旁組織,引起心肌膿腫、瘘管、人工瓣開裂和瓣周瘘,導致嚴重的血流動力學異常。而生物瓣感染性心內膜炎主要是瓣葉破壞、穿孔,其次才是與機械瓣相似的瓣環旁組織的損傷。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臨床表現與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相似,但瓣膜置換術後短期內出現的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早期症狀與體征易被手術或其他並發症所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