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動過速也未必都是由疾病引起。由疾病引起的有病理性、心血管疾病性窦性心動過速,非疾病引起的有生理性、藥物性、不適當窦性心動過速。
【常見病因】 1、病理性:全身性疾病,如貧血、感染、高熱、缺氧、急性風濕熱、疼痛、維生素B1缺乏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和神經官能症等可引起窦性心動過速。 2、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低血壓和休克、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失血、心包炎、動-靜脈瘘、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各種器質性心髒病都可導致窦性心動過速。 3、生理性:生理性窦性心動過速很常見,許多因素都影響心率,如體力活動、體位改變、情緒焦慮、食物消化、興奮、激動、恐懼、妊娠、吸煙、飲酒、飲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齡也是一個因素,窦性心動過速在嬰幼兒很常見,並非疾病。 4、藥物性:擬交感神經藥物,如麻黃素、腎上腺素;副交感神經阻斷藥物,如咖啡因、甲狀腺素、阿托品、苯丙胺等可引起窦性心動過速,一旦停用藥物,心跳就會恢復正常。 5、不適當窦性心動過速:是以休息狀態下心率增快或在極輕用力時心率不成比例地增快為特征的一種窦性心動過速。是一種臨床上較少見的疾病,必須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動過速才考慮這一診斷。嚴重的窦性心動過速需要用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或洋地黃治療。 【誘發因素】 1、體位改變。據研究,人體在體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除迷走神經張力有變化外,血液動力學也會發生程度不同的改變。一些人由於適應、調節能力差,在由立位到臥位或由臥位到立位時,可出現短暫的心律失常,如立即做心電圖檢查可見圖像有異常改變。 2、吞咽食物。一些患者在吞咽食物3到6秒鐘時可突發心悸、頭昏,甚至昏厥;有的出現心動過速、頻繁早搏;有的則發生心動過緩、傳導阻滯,“狼吞虎咽”時症狀更明顯。吞咽食物引起的心律失常多數可自行消失,但也有反復發作而致死亡的病例。因此,人們在吃東西時還是應該緩慢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