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死亡率高,25%的新發患者在1年內死亡,且常反復入院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危害生命,也造成巨額的醫療負擔。而高血壓是心衰的主要危險因素,研究表明,91%的患者在出現心衰前已患有高血壓,因此,早期控制血壓、干預危險因素是預防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衰的關鍵。
結合近年湧現出的大量關於心衰研究的新成果,2009年3月,美國心髒病學會(acc)和美國心髒協會(aha)對《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進行更新。5月31日,《指南》修訂委員會主席瑪麗埃爾·傑瑟普博士,《指南》修訂委員會委員加裡·弗朗西斯博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阜外醫院心內科高潤霖教授,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嚴曉偉教授對新版《指南》做出權威解讀。 傑瑟普博士說,根據心衰發生、發展的過程,將其分為a、b、c、d四個階段,a階段是指有高血壓等心衰的高危因素;b階段是指已經出現心髒的結構性改變,如心髒肥大等;c階段是指已經出現心衰的臨床表現;d階段是指嚴重的、難治性的心衰。心衰雖然難治療,但很好預防,即應該從a階段(高血壓)就積極治療,防止其發展到b階段(心髒肥大),甚至演變成有症狀的c階段(心衰)。所以,控制心衰的關鍵、有效方法是積極控制高血壓。